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书籍,最近看到一句话,如果一本书可以流传10年,那么它还可以再流传10年,反观那些当年爆款的书籍,可能几年之后就销声匿迹。
除《红楼梦》以外,慢吞吞地啃一本书,几乎一年的时间。细细品读一本经典书籍,虽然时间成本较高,但是半衰周期也长,不敢说终身受益,至少受益十年。学会了,不断把自己推到重建。
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启发。通读完全文后,再回头来看,行文逻辑之精妙,作者沉淀之深厚,值得好好消化和吸收。
简而言之,介绍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人的社会思维,社会对人的影响,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
通俗来说,“我”看待社会时,不理性、靠直觉、有自我服务偏见;社会对“我”思想和行为也产生影响,文化的、教育的、情景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我”的社会关系,如对他人的偏见,对他人的喜欢即建立亲密关系,无条件利他等。
周末参加了号称华南地区最大的心理学盛宴,Psy+壹心理活动,类似于Ted模式,出席了三位心理学专业大咖和四位内心引力达人。
1.活动优点
1)传播式报名:转发活动原文和海报图到朋友圈的截图,并提交至报名表中。又巧妙地避免微信明文规定的诱导分享,此要求出现在报名表中。报名后会进行筛选,而且因为有付出门槛成本,故而内心更加认同,虽然下大雨,但是现场爆满。
PS:扫描二维码可以识别,并且安卓、ios都要测试,做适配,因为不同尺寸、不同机型的手机可能识别有问题,但起码要做到主流机型方便识别。
2)TED式的大讲堂:专业心理学盛宴模式,巡回演讲模式,专业+盛大。
3)邀请的讲师:三位心理学专业领域的教授和内心引力达人,学术性专家和实践性达人,既保证了厚度,又接地气,内容的丰富性覆盖更多的用户。
4)现场组织到位:
- 演讲流程控制严格:出场顺序、演讲时间等控制严格,音响、灯光、站位等都不错
- 现场的仪式感:壹心理的手环
- 扫描入社群:积累社群种子用户,方便平台、老师和用户之间的后续沟通
- 有专门的社群互动员:Psy+小助手/Psy+媒体
- 及时现场互动:每一位讲师上台时,做成分享式海报,发到社群,提炼每个讲师的亮点,且方便社群成员复盘和分享
- 现场有录像、拍照、留档等
2.活动可以提升之处
前期的活动准备未参与,但从现场感观,有提升完善之处:
场地选择学校大会堂,现场不缺人,目测学生较多,但到场的目标用户是否为壹心理的目标用户,社会人士覆盖的用户圈会更广。如果需要选择非学生,报名报中增加问题如年龄或职业等
导师的单向输出较多,互动环节较少,出现于东辉教授希望更多跟到场用户互动,由于时间严格控制,提了一个问题即结束,故而活动结束后,于教授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Psy+小助手由于管理社区较多,但互动不够及时,因为活动开展期间、结束1个星期之内,是互动的最佳时期,让社群用户产生更多归属感
图片静态分享挺好,缺少视频动态分享,如果短期内无法实现像混沌大学可以在APP内实现视频直播,后续的录播也可以,或者像《乡村笔记》的汪星宇,在专业的直播平台开直播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