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认识时间3
《认识时间》老师教的辛苦,孩子学得也累。先看看收录的几个孩子错题。
孩子1:
上图中,孩子第一个错误是把12按照分针的指数来读,用12×5=60。该孩子严格按照老师教的程序来做题目——时针指向2,记着2时;分针指向12,代表60分,合起来就是2:60.这个学生如果没有学本学期的课,就用一年级的知识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他反而不会错的。
教师针对性解释:1.回忆一年级该知识点的内容。2.让孩子回味由直线段变化为圆的时候,这个12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因此,应该记成2:00.
第二个错误,本来是11:40分,孩子写成了12:40.在确定时针过了几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孩子回答不出为什么错了,就说看错了。(注意:该种类型的题在下文还有另外的分析)
第三个错误,10时5分应该写成10:05,而孩子写成了10:5,没有用0 来占位。
孩子2:
错误在于把1—12这些数字在表达分针指数的时候定义为一个大格当10分钟。
教师针对性解释策略:再次理解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表示5分钟,而不是10分钟。
孩子3:
这个孩子有点意思,请看正确的一题。下图时间记为3:15.没有任何毛病。
而这道题目则出现问题了。正确时间是8:20.而孩子却写成了9:20分。
于是,让孩子现场来解释缘由。该孩子来到讲台,面对着黑板上画好的大大的钟面,用直尺对着时针比划了一下,说道:时针没有到8,那么就是9:20分。
顿时,作为教师的我有点懵,追问:“到了9吗?这不是刚过了8 吗?”我手指着尺子说。
孩子说道“老师,你看,这不是刚过了9 吗?”孩子也用手指着与我同样的地方说。我和台下的孩子依然懵……
片刻后,我和孩子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他是从12——11——10——9——8这个方向来观看的,时针确实过了9,因此写成了9:20。
这样看来,只要在左半部的时间,该孩子都会做错,而右半部的时间则都会对。原来认方向上出现了问题。当老师告知他无论如何都是沿着从12出发,由小数到大数的方向观察的时候,该孩子恍然大悟也。
教师得到的教学经验:有的时候,孩子的错误是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某些时候就是那么一点点认识方式上的偏差,导致了孩子解决问题的错误。而当老师不明白其中原因的时候,用常规的方法再怎么重复的讲解都是无济于事的。可见,了解儿童,让儿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
蓦然想到孩子1中的第二个错误,本来是11:40分,孩子写成了12:40是不是也是基于同样的这样思考呢?一节课后,特意去询问,孩子答曰:他知道怎么观察,没有这种错误的观察方式。当时就是看错了……
同样的错误,有着不同的思维。学会倾听儿童,理解儿童错题背后的思考方式,值得教师去进一步的记录、探索、研究。(当然,这是很有难度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做什么事情不难呢?——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