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拖着树叶飞到地面上,小草也黄了头,我也只抓住了大三生活的尾巴!
2015年刚踏入校门的一刻,自己就按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专业知识,该实习的时候就去实习,该挣钱的时候就去挣钱,绝不能像高中那样,无所事事,自甘堕落。
大一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充实。
学习成绩科科名列前茅,班级里当选团支书,参加了院学生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大一的节假日都被各种活动,总结安排的满满的。但与之相伴的是,我也在飞速的成长,文案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提高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也紧跟着我的步伐。而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文案越来越难写,办事也出现了拖延的症状,每天也睡不踏实,好几次都想要去心理老师那里接受治疗,因为当时满满的负能量,后来多亏辅导员的谈心,让我一点点的缓解情绪,就这样,我大二了。
大二的时候与学生会主席失之交臂,但已经适应陀螺状态的我根本不想停下来,于是去了好朋友那里当了部长,初当部长的我没有经验,真心承认也没怎么带他们,开会的时候和他们说,我对你们就是采取“放养”,谁有能力谁站出来,解决不了的事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寻求我或者其他人的帮助,我只能给你一个大致方向,剩下的看你自己。
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自己也很开心,毕竟我不能当他们一辈子的部长,也很想他们快点长大,早点能独当一面。
转眼间
大二下学期面临实习,一下子让我措手不及,因为突然发现自己跟大一的时候定下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自己根本没学好专业知识,我根本没有准备好,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室友,大学期间任何组织没参加,节假日就在寝室,实训课就把自己埋在机床里,等安排实习的时候,他一点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去了南方,现在每个月往家里打3000元,自己还能剩下2000左右。人家都已经挣钱了,我还在花着父母亲的钱,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稍微有点时间就加班,就为了让父母减轻负担,和他一比,我觉得我大学这几年好像并没有拿的出手的优势,至少在体谅父母这方面,我差了他不止一筹。
大三,一个很魔力的字眼,在本科学校里,意味着还有最后一年无悔的青春,但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它只是提醒你,“小家伙,你快毕业啦,你有没有准备好去外面那个叫做社会的大染缸啊?”
是啊,在学校的时候不想起来就多睡一会,迟到半节课老师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反而天天在你耳边告诉你,要学好专业知识,都这么大了,多为爸爸妈妈着想。可是外面的社会不会啊,如果你迟到了就会扣工资,挨骂,满勤奖什么的都泡汤了,出了校门就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寝室了,再也没有同学这个称呼了,再也没有帮你看着老师的同桌了。出了校门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了,是过你想过的生活,还是成为最底层,全靠你自己了。
2018年,我就毕业了,再也不能用在校生称呼自己了,再也没有食堂这么便宜又好吃的饭菜了,再也不能用学生证了,再也遇不见一群叫做同学的人了。
从小到大,总是我想做这个,我还想做那个。
除了吃饭和睡觉让我坚持20多年,其他的还真没有,我也怕我一事无成,但自己有眼高手低的毛病,想过人上人的生活却不肯吃亏,不肯付出,可是这个世上哪有不付出就有高回报的道理,父母终会有一天会离我而去,而我现在还活在他们的蓝天庇护之下,吃不了一点苦。
所以,看清自己,也看轻自己。
比我优秀的人还在努力,我有什么资格抱怨说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