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有启发。看过一本书叫《创业维艰》,里面推崇通过MVP(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的研发、设计、上线,可以把MVP理解成是一种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产品研发机制。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日常工作就是试验,也就是建立试错机制。
精益中有一个思想叫“防呆”,简单地理解就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即如何设计一个东西,而使错误不会发生或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这既是一种设计理念,也是精益中从设计的发起就开始做精益改进的思想和方法,非常有价值。但凡事最怕过度,这种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管理中过度被应用容易形成防错文化和管理习惯。
防错管理和试错管理是两种相悖的管理方式,是两种相悖的管理习惯,是两种相悖的管理文化。
那么,具体来说,防错管理有哪些表现?有哪些情景?防错管理,害怕变化,希望是在确定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不希望发生不受控的事情;不希望发生任何错误或失误,希望事情能够像预测的那样运转。
然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新竞争,高度不确定、快速变化,这种防错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相反,允许失败、允许犯错、鼓励尝试、快速迭代这种试错管理更能适应快速变化、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和企业竞争需要。
你会发现,在传统企业里,这种防错管理表现的相对更突出,他们的企业经营遇到的难题也会更多。而生机勃勃的传统企业里,企业和老板容许犯错、鼓励创新、鼓励谏言的做法、制度、文化会被执行、会被持续提倡。
另外,互联网公司、创新型企业更容许尝试、容许失败,他们信奉的是,“机会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失去、错过机会是最大的损失。”
而传统企业,在舒适区里待的时间太久了,过的好日子太久了,很容易养成“路径依赖”,进而害怕失败,害怕自我找麻烦,害怕丢掉帽子,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尝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失去了对未来对变化的洞察和好奇心……久而久之,企业失去了创新活力,产品没有创新、没有迭代,被竞争对手的单品突破;企业离客户的内心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知道客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进而失去了客户而不知所因;当你发现,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少,客户抱怨越来越多,利润在下滑,甚至出现经营雪崩时,企业通常无力回天了。
那么,如何防止防错管理,在企业里形成试错管理呢?
1.要建立危机意识。企业经营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比拼。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坚持和持久奔跑的能力;马拉松没有世界记录,而是追求最好成绩,企业也是不断追求卓越。避免防错,就不能安于现状。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应该作为一项经营原则,在企业中倡导,特别是在企业顺势、业绩良好的时候,就像华为对“冬天”的反思和预案。
2.激活组织的惰性。防错管理是组织天然惰性的体现,当企业变大,当企业的经营思维和惯性沉积多年、积劳成疾时,需要一条“鲶鱼”把企业里的“大小鱼”激活。
这条“鲶鱼”是什么?它不是单体,而是多项管理动作的合体。
从组织的角度,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对组织进行拆分重组,在适应战略发展需要的同时,思考赋予新的挑战性的目标”,也就是从组织调整和目标牵引的角度来想办法激活组织。其中,组织划小,独立经营体改造是最有效的组织变革模式,下放更多经营权,赋予更多责任,给予对等的利益,让他们成为经营者,做自己的主人,也就成了企业的主人,也就是“人人成为经营者,人人成为小老板”。这是新竞争时代,组织变革的趋势。
从个体角度,企业应该坚信“流水不腐”。在企业建立竞争淘汰机制,也要不断引入具备对你组织惰性有破坏力的人才。比如,你的组织偏向保守、内敛,可以引入几个“活泛”的人;你的组织死气沉沉、没有创新意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时候你的企业通常处在经营困难甚至亏损有倒闭危险,你要翻转这个局面,除了老板亲自出马外,你得需要猎聘有创业精神、系统化经营管理有一套、坚守原则的人辅佐……
3.建立合理化建议管理机制,鼓励暴露问题,鼓励提出解决方案。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改进一定是来自现场,一定是来自点点滴滴的精进。通过鼓励、激励提合理化建议,形成开放、容错、精进的氛围。
4.老板和高层要持续提倡、鼓励并以身作则。我始终坚信一个常识,任何目标的达成,关键一环是“勤奋”。这里的“勤奋”是指要不断地被提及、持续提倡和鼓励,不断地复盘反思进而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没有捷径,唯有“勤奋”!老板和高层要持续提倡、鼓励员工犯错误,员工实验失败不能一棒子打死。你今天拍死的不是一个创意,而是再次提出创意想法的心。
5.试错管理机制也有对应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A. Google允许员工把2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非本职工作的项目上,谷歌很多创新项目是这种方式产生的。
B. 建立对实验性项目评估的方法。比如,以终为始,完成一项任务,是否达成了预计结果,如果达成了下一步怎么做,如何没有达成,该如何快速调整。
C. 建立无责任实验田。对于寻找企业未来方向、重大的创新项目,特别适合这种方式。留出一定的“容错预算”,开辟独立于企业之外的“无责任实验田”执行一些创新项目,就像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未来实验室”。
引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对于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从未有一个时代提供过如此多的机遇。对于墨守成规,只愿意躲在心里舒适区域偷懒的人,也从未有一个时代会如此残酷。”企业亦如此!那些敢于尝试,迅速失败、快速迭代的试错式管理,更能适应这个多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