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仗着身高优势,经常不小心能看到别人的手机,每天早八点的地铁高峰,也是观测人生百态的好地方。
不在地铁上打盹的时候,自己也会东瞧瞧,西望望。突然发现大部分的人看似手机不离手,其实都是在“聊个寂寞”。今早在我面前的小姑娘,手机一页面全部都是群聊,各种群,群的名字也起的很生动有趣,她应该是有一群有趣的灵魂在作伴的人,可此时,我却看到了她面部表情上流露出的寂寞;另一个小姑娘用手滑着屏幕,最前置的几个对话框看起来都是工作,小姑娘把对话框滑了两页,没有一条信息,然后略带无奈的锁上了手机屏……
突然想起男朋友还理我的那段时间(毕竟他已经20天没有主动和我说一句话了,我们没有吵架,也没有说分手,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还是不是我男朋友),有一次我俩在一起吃饭,我问他为啥总是不能及时回复我的消息,他说没看见。我说:“微信可以设置强提醒你知道么?”他答:“不想。”我没有强求他,只是今早看着她俩的手机屏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原来我们都是一群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寂寞”的人,看似忙忙碌碌,却又有些碌碌无为。为了调节这两天的心情,昨天在看《哈佛幸福课》,里面提到,现在研究抑郁、愤怒等话题的心理学术和研究幸福,快乐等话题的心理学术论文比高达27:1;哈佛大学百分之47%的同学在校期间都曾受到过抑郁症的困扰,迷茫,不愿走出房间,这些症状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研究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都越来越迫不及待的想解决这一问题,但生活好像就是这么充满了戏谑性,人有时候越想做什么反而越得不到什么,越想解决“抑郁症”这一问题,抑郁症患病率反而越来越高……
视频中,讲课的老师提到了一个课题结论,结论是“研究一群人为什么失败,不如去研究一群人是如何成功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句“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那什么是幸福呢?我想,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一日、三餐、两人、四季”不需要太多的话题群聊,只需要一个微信能够置顶的人。
男朋友曾经问我:“这几天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我说:“你不理我,我还开开心心的能吃能喝你信么?”他说:“我还是比较喜欢你之前的样子。”“那你直接说你喜欢我不喜欢你时的样子不就好了么?”他没有说话,我想我可能是误会了他当时的意思,他可能是希望我能做一个将自己“置顶”的人,我的快乐与狂欢,只是来源我自己,而不是来自他人。在中学时曾看过一个童话故事,我也曾一度这个故事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兔子喜欢胡萝卜,猴子却给了她一车香蕉并对她说我爱你!可小兔子却对小猴子说:“你根本都不爱我。”所以我一直觉得,爱一个人要用这个人被需要的方式去爱他,而不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爱他;爱一个人也要尊重他的擅长和喜好;可当小猴子不逼迫你去吃香蕉,但也给不了你胡萝卜时你该怎么办呢?所以,自己要做自己心里的那根胡萝卜啊,自己也要成为自己微信里“置顶”的人。
我还是想对他说:“我想微信置顶你”。因为也许只有这样,内心才能从喧嚣中获得安宁。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人间寂寞最高处,看似“狂欢”却“孤单”;人间繁盛最高处,看似“孤单”却“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