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之前把半年读过的书整理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分享出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给予一些不同的意见和指导,但是不要喷了哈。我喜欢看体育直播的时候弹幕互喷,但是文章大家觉得能看就看,不能看就不看。另外,写作水平一般,纯口语话;
2019-07-23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读书呢?我自己的理解:1:对于现状不满,2: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我可能确实这两种情况都遇到了吧,再加上微信读书做了免费读书卡,抽到好多天,觉得赚到了。(当然按照互联网思维,我被圈用户和割韭菜是肯定的)所以今年开始读书。总结一下上半年读书的种类和心得。写的不好,有点像需求文档,不过就这样吧;
可能是工作习惯的问题,目前把整体数据分组为:
1:互联网相关-工作技能及方法 2:历史故事 3:经济学类 4:传记类
上半年读书数据:
1:互联网相关-工作技能及方法:A:流量池 B:事实 C:引爆用户增长D: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E:腾讯传
2:历史故事:A:资治通鉴故事 B: 三体 C:中国历史教训 D:中国皇帝全传
3:经济学类:A:激荡三十年(上下两册)B:激荡十年
4:传记类:A:毛泽东传 B:和珅传 C:邓小平传 D:周恩来传 E:万历十五年
其实稍微一总结,会觉得现在分类不够准确。整体的思想架构还是不完善,这块后面慢慢补缺吧。其实有时候我怀疑,这种事情要补缺完整么?需要一个领路人来指导我。其实自己确实想不明白,类似这类系统性的建设,现在建设和需要时候再建设的区别是什么。虽然看历史书籍、名人传记很多人都是在年少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和思想架构,以至于人生后期,在某一个时间周期内,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贯穿终身。但是具体到个人,类似到我这种目标不高,愿意花时间搞搞的,其实有时候觉得这些总结出来都没有意义。所以也就不知道要不要完善了。不过慢慢写写看吧。逐步完善一下,我觉得还是合理的。(其实这个时候,我觉得为微信阅读应该增加子文件夹的概念了,虽然不建议搞,但是需求源于生活)
写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还是整理一下读过的东西,有个总结以免遗忘。所以我决定,一本书,一本书挨个写一下我读书的体验和想法。
《流量池》:、
流量池我定义其为工具书。写用户增长的数,我大概列举一下:《流量池》《引爆用户增长》《增长黑客》《我不是产品经理》,最后一本是今年爱奇艺的VP岳建雄写的,个人觉得比较接地气。还没读完。正在读,后面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但是整体这些书给我的感觉,逻辑道理是相同的,因为用户增长在本质上是无法脱离AARRR模型,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场景下,AARRR模型对应的关注点,现有的资源是什么,如何才能用现有的资源做出业绩。这是目前首要考虑的事情;
流量池主要是从获取用户层面来讲了用户增长需要做些什么,针对这块,我还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分享给大家,如下图:
对于这本书,如果我们在做用户获取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参考里面的事例。当然学会读书不要读死书。因为产品功能和产品形态不一样,参考里面的事例,我觉得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来参考:比如做品牌广告的视觉篇、听觉篇,这些事例在我们自己做广告的时候,绝对可以正向参考理解。再比如类别的成功因素。因为成功因素有很多。你做了不一成功但是我认为他里面提到的几个因素确实值得借鉴,当你做一个裂变活动的时候,设计好活动,可以反向拷问,我做的活动针对他提到的几点因素,有没有做到。需不需突出。这个我称之为该书的客观条件适用性。因此,对于这本书,我建议是作为一本工具书,当处于某个阶段的时候,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一下。这样我认为成功的概率很大。而且也很有意义;
所以总结一下,做广告、活动、等用户获取的方式时,参考该书。
思考增长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可以正面参考该书具体案例,寻找合适的思路;看是否有启发,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具体实践时,可以逆向参考,看你想的活动,是否有该书作者提到的某些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该要素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这个就靠自己判断;
《引爆用户增长》
其实这里我发现,当我写前面的时候,对于书的连续性没有要求,因为我读的时候也不是连续阅读,但是整理的时候,发现,把这两本书关联起来,一起说,会好一点,思路也统一一点。所以这里先说《增长黑客》了,为了记录一下整体的思路李成,我也不改前面的顺序了。顺便我把这些思考型的文字换个字体。表明一下区域不同,想表达的内容也不同
感觉只读书,不整理,对于读书来说,也没有什么价值和输出,还是整理一下今年上半年的读书情况吧。
今晚感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的富文本编辑器弱爆了,搞个字体最起码。我自己写笔记的时候,胡言乱语和正文还是有字体区分的。现在上来一股脑大小了;图片还不支持复制粘贴。也不知老曹最近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