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根深蒂固的观点中,房子是资产。一是因为房子可以自用,二是房子的价格一直在涨。
最近在读《富爸爸,穷爸爸》,清崎(这本书的作者)却认为房子是负债。起初,我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国内房子的价格以五年一个间隔,房子的价格几乎会涨一倍。以北京市为例,2014年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8833元/平方米,2019年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35905元/平方米,涨幅为90.6%。再以陕西省为例,2014年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166元/平方米,2019年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8998元/平方米,涨幅为74.2%。
但是细细拜读,清崎讲了一对新婚夫妇开始共同生活的故事。这对新婚夫妇的设定是受过高等教育,刚开始租住在一套拥挤的公寓。由于公寓拥挤以及未来计划要孩子等因素,夫妻二人打算购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于是这两个人开始拼事业,拼命挣钱。他们的收入增加,支出也增加了。夫妻二人通过抵押贷款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他们买了新车、新家具等以与新房子相配。最后,他们发现他们的负债项充斥着抵押债务和信用债务,他们落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注:“老鼠赛跑”模式指的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人的生活被恐惧和贪婪所控制。即使有更多的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这不就是百分之八十拼搏在一二线城市青年人的生活写照嘛。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合租或自己租一套房子。随着社会阅历及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在增加,收入在增加,支出也在增加。某一天或着是临近结婚的某一天,买房子这件事提上了议程。刚开始时,满怀斗志和希望,打开手机app及咨询了几家中介公司之后,心里咆哮道:这房价怎么这么贵?难道我不配拥有这房子?于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租的小房子,给自己立了一个又一个flag:从明天开始,我xxx要努力开始拼事业,买房子。然后,看到某名牌鞋店上新又或是某游戏皮肤更新,几经自己内心的煎熬,还是去买了。最后,到了一定的年纪,咬咬牙通过按揭买了一套房子,之后房子装修、买车、买家具……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债务。如果有了孩子之后,问题会更加严重。
在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深思。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在进行着“老鼠赛跑”的模式,不能说过得好,也不能说过得不好,就很累很辛苦但也是凭自己能力吃饭。这样一看,房子是负债,貌似也没毛病。原因有二,一是买房子是钱从你的口袋里出去了,二是将钱投在房子之后没有多余的钱会失去学习和投资的机会。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清崎并不是不支持买房子,而是说如果你的资产产生大于支出收入时,剩余的收入还可以对资产进行再投资。这样,一个人的资产项会不断增加,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人就会越来越有钱。
(注:图是《富爸爸,穷爸爸》书中的,为便于理解我把两张图画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