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与好友于咖啡馆小聚,闲聊时偶然间一段熟悉的旋律飘入耳中。
就在这一瞬间
才发现
你就在我身边
就在这一瞬间
才发现
失去了你的容颜
什么都
能忘记
只是你的脸
什么都
能改变
请再让我看你一眼
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丽江,那时大街小巷都是这首歌,很容易上口,听过之后明快的节奏就一直在脑海里回响。
此时再听到,我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朋友看到我摇头晃脑的样子,突然问道:“你没去学个乐器吗?”
“有这个想法啊,可不知道学什么。”
“学吉他怎么样?失业的话,还可以去地下通道。”
“算了吧,还是整个容易点的吧。你听,我觉得这个手鼓就不错,敲敲就行。”
“哈哈,没那么简单,要不你试试?”
“试试就试试呗。没练几天我也能打这首歌呢。”
本来以为说说而已,我也没当回事,结果朋友转过过天来,真的就给我送来了一只非洲鼓。
“你先拿这个练练手,如果真能打出点名堂,再入手个专业级的。再不济,摆在家里还挺好看的。这可不便宜,好好学啊。”
好吧,造型挺漂亮,异域风情;敲一敲,感觉声音还挺好听。
回到家,上网准备搜集一下资料,准备跟着学学。
没想到,这一搜发现里面学问还真不少。
我手上的这只鼓是Djembe,常见的还有一种Dunun是拿棒敲的。
如果只是随便敲敲,每个人都能敲出声音,可要是打出好听的节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Djembe有三个音色:低音(Bass)“咚”、中音(Tone)“嘟”、高音(Slap)“哒”。“咚”很容易掌握,整个手掌拍在鼓的正中就好了。可“嘟”和“哒”就要了亲命了。跟着视频里老师的演示敲了半天,感觉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只是知道自己敲的音色肯定不对。
于是继续在网上翻攻略,看到有个爱好者的帖子,里面提到中音和高音击打的位置是一样的,只是手指的松紧程度不同,入门时要花长时间去修炼才能掌握。
好吧,看来这敲鼓也是个熟练工种,也适用“一万小时定律”,偷不了懒啊。
打Djembe身体姿势也挺有讲究。背部挺直,坐在椅子上,双脚夹住鼓,鼓身微微向前倾斜,双肩打开,双手自然落在鼓边,小臂,手腕,手指要保持一条直线。
刚开始不懂的时候,我都是用手腕上下来打鼓。这是错误的,手腕应该是固定不动的,要靠手臂的力量带动手腕来打鼓。
你还别说,腰背挺直、手臂用力,我这样假模假式的练过之后,发现自己颈椎隐隐作痛的毛病好像缓解了很多。之前我一直是长时间坐着办公,坐的时候也没有挺直腰杆的意识,最近出现的颈椎隐疼更是给我敲了警钟。没想到学非洲鼓,还有一点锻炼身体的好处。
打鼓的时候,另一个难点就是左右手配合的问题。看视频里人家打的那叫一个帅,可我呢?各种不良声音乱入。非洲鼓左右手出手顺序也是有规则的,一般情况下先用右手打,以后熟练了就可以推理出来这个音是该用左手还是用右手,鼓谱里面也有标注。
非洲鼓带给我的一些改变。
体会到了心流。
没玩这个之前,每天上班下班、单位家里,生活挺乏味的。有时候想找点事情做,可是老静不下心来。现在,出门之前敲半个小时,回家之后敲半个小时,一点点琢磨一点点体会,感觉自己能沉下心来融入进去了。希望自己假以时日也能正经敲个一首半首的。
抵抗外界噪音。
这个说起来就有点以暴制暴的意味了。我家楼上住了一对夫妻和他们的爸,这家人的生活习惯很奇葩,每天到了晚上11点半之后就穿着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然后开始挪动桌椅板凳,有时候还往地板上掉个东西,直接把我从梦中惊醒。
一开始想忍忍就算了,可每天这样谁也受不了啊。上楼客客气气跟他们去说,他们还跟我诉苦:“我们工作单位离的太远了,每天回来的晚,很辛苦,我们会注意,你也体谅一下。”你妹的,我体谅你,你体谅我不?说完好了没两天,就又故态重现。找物业帮忙解决,人家还把物业骂一顿。我都想搞个震楼神器了。
现在好了,他们再一折腾,我就起来练鼓,反正也睡不了了嘛,我也得找个事情做。看书写字都需要安静,他们折腾我更闹心;练鼓不用,太适合我了。
总之,练鼓的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好了很多,状态好了很多,人也精神了很多。感谢朋友送我的非洲鼓,你要不要也试试?
今天就是这样。白了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