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教育专栏推荐编辑:仙灵,推荐语: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总想做到对孩子最好,这样就容易做出很多极端行为,例如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其实家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度”的把握,只是这个“度”的把握并不容易,要去实践也很难,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读读作者的文章,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写了这么多家教文,还从来没有一篇是专门阐述我的家教理念的,总觉得太大太宽泛,不是几句话几个段落能写清楚的,一直没舍得下笔,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正好有人咨询,就开始写吧。
我经常会说,我的教育观点不是单纯地“夸夸孩子你真棒”、也不是“严厉出真知”、更不是“静待花开”,我家庭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度”,没有人能够把教育孩子的“度”掌握得非常精准,但是家长一定要时刻记住去平衡这个“度”,只要去做,结果就一定不会太差。
“度”的对立面就是“极端”,很多家长在家教里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个,一个是过度溺爱,一个是过分严厉。过度溺爱的结果就是孩子容易变得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过分严厉的结果要么孩子变得很胆怯、要么孩子变得很暴力,我所有倡导的原则是恩威并施、严宽并济。
家教最忌讳的就是“过犹不及”,这表现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是有个女孩因为妈妈觉得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汉堡是垃圾食品,从来不让她吃,有一次同学吃了一半的汉堡扔到垃圾桶里,她就偷着捡起来吃,还说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这就是过度压制的后果;我有个同事有一天突然说,她儿子这一年没怎么长个,问她什么原因,她也知道,是因为儿子每天晚上自己点外卖,今天吃麻辣烫、明天吃酸辣粉、后天吃烧烤,嫌弃正经饭菜不够味儿,这样频繁的吃垃圾食品当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
其实“度”就像平时的吃饭一样简单,谁都不要走极端,平时在家正常吃饭,十天半个月的下顿馆子,吃点孩子想吃的,不至于把孩子给禁锢坏了也不至于吃出个什么毛病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孕妇听医生说怀孕以后子宫会向右偏转,左侧卧睡觉可以减轻血管和子宫的压力,而且人的心脏在左侧,左侧睡觉会让孩子离妈妈的心脏更近,于是她就克服一切困难每天左侧卧睡觉,结果临产前由于侧部髋骨承重太大形成弯曲而疼痛不止,更严重的是孩子生出来后面部一半大一半小。凡事都有个“度”,左侧卧可能确实好,但是怀孕期间孕妇本身已经很辛苦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就行了,绝对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家教亦是如此,孩子做得好了就表扬表扬,做错了就批评批评,这样孩子既能有自信心又不会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受不了打击;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玩的时候使劲玩,不要把孩子变成书呆子,也不要让孩子不学无术;遇到原则性问题必须及时干预、扼杀在摇篮之中,不是非黑即白的小事就不要过多插手,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小错和小成就的交替中慢慢成长;不能让孩子的世界只有学习和玩,每天帮父母做点家务、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当然也不可能把孩子当成童工;如果孩子内向就多带他出去跟小朋友聚会,鼓励他多说话,如果孩子淘气顽皮就给他安排一些围棋、画画等安静的项目集中注意力。
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但是绝对不能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大手大脚就教育他节俭,孩子扣扣搜搜就教育他要享受生活;玩手机不能从早到晚、时时刻刻,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让玩,可以偶尔调剂;告诉孩子生活的美好、也要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城市里的孩子,父母可以带他们到农村去看看,农村的孩子也要进城去瞧一瞧;放养不行,孩子容易走歪路,管太紧也不行,孩子会被压制没主见,总之就是尽量想办法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的平衡。
如果问一个家长想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般的家长都会回答,我只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事实上家长心理也是这样想的,平安喜乐就是最大的愿望,但是想归想、做归做,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却绝对不是平安喜乐的方向,不但没有佛系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急功近利、歇斯底里,各种课程、培训、考级、攀比,处处都想显示出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的不同,家长心理那颗攀比的心、那颗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心根本就什么都无法阻挡,这是多么矛盾的家长。
其实,家长有一点一定要明确,我们大部分人最终都会成为普通的家长,我们的孩子最终都会成为普通的孩子,那些为了孩子“出人头地”做过的努力最后都会归于平淡,而回头看的时候,不要让争吵、吼叫、强迫、哭泣成为孩子童年的所有记忆,不要以破坏家庭和谐来换取渺茫的未来,那样即使长大以后有了出息,他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但是要想孩子以后能够过得幸福,自身的努力又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时候孩子对辛苦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具体,就像很多孩子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周日排满了课外班,也就是顺整整一个学期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时间,孩子还是可以活蹦乱跳,这要是放在任何一个成人的身上早就已经崩溃了,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会那么肆意地对待孩子的原因,因为大部分孩子确实承受得住,多残忍。
这似乎是个矛盾体,对的,“度”本身就是矛盾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矛盾,但是不影响它向前发展。到底是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还是管理宽松,当然是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宽松的时候宽松,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宽呢?这是个需要家长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不同,这个“度”只有家长自己在教育中不断去尝试和调整才能弄明白。
每个家长都是第一次当家长,不光孩子会犯错,家长也会犯错,昨天见到一个朋友因为儿子反复地写反字而有些暴躁,连带着孩子的字更写不好了,从她的文字里都能读出她的内疚。我告诉她反思可以、不必自责,家长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就已经非常棒的家长了,孩子没有那么脆弱,说一句就会怎么样,家长也没有那么厉害,永远都是对的,孩子和家长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互相磨合、不断成长的,家长不必凡事都小心翼翼、孩子也不用看家长脸色行事,两个人都在正常相处中逐渐成熟,在慢慢摸索“度”的过程中,孩子就一天天地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