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气,口腔长了溃疡。特意问闺蜜她之前煮给我喝的甜甜的又能降火的那一碗糖水是用什么东西煮出来的。
她告诉我特别简单,用竹蔗、茅根和马蹄就可以了。我去买的时候,大妈还很认真地帮我把这些东西配齐。我问她,还要放冰糖吗?她说,不用放冰糖啦,就这样已经是甜甜的了。
果然,甜甜的。喝下去感觉一点一点浇灭身体里的燥火,整个人都舒坦了起来。
食物是我们最常用来表达情感的媒介。
前些天说,想吃芝士焗番薯。闺蜜说,材料已经买好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就给你做。就好像是我每次回家,爸妈都会做好我最喜欢吃的东西等我回来。
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不管是朋友,还是家人,只要你来或者你回来,我就给你做你喜欢的东西吃。这是一种很大的幸福。这是在外面永远吃不到的味道。
想起了招商银行拍的那个广告。出外留学的孩子想给外国朋友做中国的番茄炒蛋,特意打越洋电话问妈妈,妈妈在电话的那头很耐心很详细地给他讲解每一个步骤。最后他做出来的番茄炒蛋赢得了所有朋友的喝彩。这时候他才突然想起来,他打电话的时候国内正是凌晨,他把爸妈从睡梦中吵醒了。
有人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能自己去网上搜食谱吗?为什么非得要打电话问妈妈呢?
有些味道,还真的只有妈妈才做得出来。
我们常用食物来表达爱。我们吃饭的那张餐桌是爱的餐桌,是情感的餐桌。
你难过的时候,跟你说,别难过,今天做了你最喜欢吃的香菇鸡。你开心的时候跟你说,太好了,今天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小炒肉。你不在的时候,跟你说,什么时候回来,你一回来我就给你煲你喜欢喝的鸡汤。
不管你开心还是难过,不管你离开多久,什么时候回来,餐桌上永远有你爱吃的东西。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们对你好的方式就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你,做你喜欢吃的东西给你吃,在你吃的时候不断跟你说“多吃点多吃点”。
我记得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在学校住,放假了才回家。有一次回家,奶奶拿了两个橙子出来给我,不知道放了多久,橙子剥开后都干了,水分都没有了。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干瘪的橙子总是那么鲜活。现在每次回家的时候,奶奶还是像以前一样,别人给送了什么东西,都想收起来,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吃。
食物是对生活最大的慰藉。
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八卦,谈谈心,不说工作的烦恼,也不谈生活的压力,就这样愉快地放松地吃一顿饭,我觉得这比任何形式的安慰都更治愈。
食物有一种治愈的力量,尤其是带着爱的食物。
张小娴写过一篇散文叫《爱情的餐桌》,里面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要是可以,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远,看着我们彼此在餐桌上渐渐凋零——眼睛花了,看不到账单上的小字;胃口小了,只能吃那么一点点;牙齿松了,也终于掉光了。”
永远不辜负餐桌上的食物,永远不辜负餐桌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