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 ——题记
“老师,没办法了!”
晚自习前,我提前去教室,刚拐过楼梯口,就看见王婉秋从教室冲出来,满脸的不快。
“怎么啦?”我诧异地问道。
“他们俩吵架了!班里乱得很。”她烦恼无比。
经过询问我了解到是武彬彬和胡贝贝,两个人都负责班级纪律,为了班级管理两个人常吵架。这次吵得厉害,武彬彬竟然跑了。
班长看到我,急忙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我去找一下他吧!”
当晚自习上课时,武彬彬已经回来了。我安排孩子们做作业,然后走到他身边。当我弯下腰跟他说话时,我发现他的手背上有两道小刀划的伤痕。我拉过他的手想看一看,无意中发现他的手腕上也有,我撸了一下他的袖子,天哪,胳膊上竟然有很多条划痕!双臂都有!短的两厘米左右,长的四五厘米,大大小小的,每个小臂上竟有十几条刀痕!我吃惊到心痛。
“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他眼皮也不抬一下,冷冷地说道。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学习,我悄悄地把他请到了办公室。
我让他坐在我面前,我拉过他的手,轻轻抚摸那道道刺眼的伤痕。
“还疼吗?”
他摇了摇头,没言语。
“这些是怎么来的?”
他低着头,紧咬着嘴唇,一语不发。
“是你自己划的吗?”
他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既心疼又诧异。
他依然抱着葫芦不开瓢,但是眼里却噙满了泪水。
我也忍不住鼻子发酸。是什么事让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么残忍地划了自己那么多刀?
无论我怎么问,他就是不开口。怎么办呢?
沉默了一会儿,我不再追问原因。
“你什么时候划的?”
“上周四。”他不再沉默。
“爸妈知道吗?”
“我妈知道,我爸不知道。”
“你妈怎么说的?”
“我妈问我,我什么也没说。”
“你班主任知道吗?”
他摇了摇头。
我很无语,甚至气愤,都一个星期了,他妈妈竟然无动于衷,连个电话都没给老师打!她难道就不担心孩子吗?
“你划时,疼吗?”
“疼,还流血了。”
“疼,为什么还划?”
“心里难受。”他眼里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下来。
“你能告诉老师吗?是什么事让你那么难受,以致于做出这样的事呢?”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是家里,还有……还有……”他嗫嚅着。
“还有同学?”我极力保持平静。因为在很多同学和老师眼里,他绝对不是一个好孩子。
“能跟老师说说吗?”我期待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不想上学,可家里人非让我上,说必须上到初中毕业。”他悲伤又无奈。
“不上学你想干什么呢?”
“我想学厨师。”
“学厨师?这很好呀!”
“可家里不同意。”他一脸的无助。
“有明确的目标,这很好,老师支持你!”
他突然抬起头,眼里放光。
“不过,要学就得学出个样来!成为一个名厨!你知道吗?学厨师要有基础的!”
他疑惑地望着我。
“学厨师必须懂菜谱,记菜谱,那各种各样的菜名海了去了,不识字哪行啊!你看你语文底子那么薄,你连菜名都不认识哪行呀!再说,你现在还小,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就你现在的个头和力量拿炒锅都吃力,怎么学厨师呀?”
看着他低头不语,我继续说,“你看这样好不好?现在在学校安心学习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等你再长高一些,再强壮一些,咱再去学厨师,行吗?“
他点了点头。
“现在能告诉老师你和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他的目光躲躲闪闪,不愿说。
我知道问不出结果就让他回教室了。
自习结束时,他双手捧着交给我一张折叠的纸,外面几个醒目的字:别告诉班主任!
我打开纸,上面写着:“老师,我是主动要求管班的,我发誓,如果管不好,出一次事,我就划自己两下来惩戒自己。老师,我没事的。老师,别担心!”
我又一次大吃一惊,我没想到孩子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孩子有事不愿告诉家长,也不愿意让老师知道,这说明孩子的心灵对家长和老师是关闭的。
有人说:当一个人不想醒来的时候,你怎么喊他醒来都没有用;当一个人不想努力的时候,你怎么帮他也没有用;当一个人不想被点燃的时候,你怎么燃烧都没有用。自己想醒,没有闹钟也可以醒来;自己想努力,没有帮助也可以成功;自己想点燃梦想,一根火柴足以形成燎原之火!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只有唤醒孩子内心学习求知的欲望,激励鼓舞传授才能发挥其作用。
可是,怎样才能唤醒孩子求知的欲望呢?
这让我想起班级里另外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俩胖家伙。
本学期开学以来,他俩在课堂上除了做梦其他什么也不做。一节课喊他们三五遍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用不耐烦的眼神斜视你。谈话没用,批评更无效。我就想,真学不进去就让他们练练字吧,可是三天的热度都没有。我无奈,于是跟他们商量:“不想听课,不愿练字,就读书吧!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你们可以看课外书。”他们一听来了精神。于是我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让他们选一本读,读后我们交流。
这一招可能有效。一天中午语文课结束时,我发现小胖子面带微笑,后来竟笑出了声。我问他笑什么,他说他在看书,太感人了。这让我很高兴,我想通过读书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结果会如何,有待观察。
现实生活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的孩子普遍存在,甚至越来越多。走进孩子的心灵,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这有待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