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在看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千辛万苦追到自己的女神,决定向她求婚,为了给女朋友一个惊喜,他特地请他的好朋友(当然是女性)--一位首饰专家帮他挑选了一款价值不菲的钻戒,并让她戴在手上从各个角度去看合适不合适,漂亮不漂亮,正在两人欣赏研究之际,女神推门而入,目睹眼前场景,怒火中烧,对屁颠屁颠迎上前去的男主一记耳光,摔门而去。
为了制造冲突,升级剧情节奏,编剧们总是在电视剧里设置这样的桥段,让误会升级,吊足观众胃口,有时候女主一去不复返,一段感情就此遗憾终结,多年以后才发现是个误会,于是唏嘘人生,感叹命运;有时是男主想解释,女主说“编,接着编…”,矛盾冲突再次升级;观众当然知道,女神误会了,心下总是想“多大个事啊,解释一下不就得了,编剧们整天在电视剧里设置如此老套的剧情,简直是侮辱观众的智商”,可是编剧们还是乐此不彼地用了再用。
为什么?
这种误会生活中太常见了,常见到编剧们绕也要不开。
2
在《关键对话》中,作者这样描述:
事实证明,在他人的行为和我们的感受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的存在是因为,行为本身无法也不会造成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10个人面对完全相同的情况才会有10种不同的情绪反应。那么这个中介环节是什么呢?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观察到对方行为之后,产生某种情绪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或情节。
换句话说,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我们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是好是坏?然后,在这些想法或情节的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
如下图,我们把这个模型称为行为方式模型,它解释了情绪、想法和体验是如何导致我们出现特定行为的。
回归到电视剧的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图来分析女主的行为是如何通过中介环节影响她的心理感受,使其产生情绪导致行为后果的:
1、所见所闻--推门看见自己的男朋友正拉着一个女人的手,欣赏一枚闪闪发光的钻戒。
2、主观臆断--判断男朋友移情别恋,劈腿(电视剧背景:女神前一次恋爱就被劈了腿)。
3、形成感受--愤怒!
4、展开行为--扇了男朋友一记耳光,摔门而去。
人类大脑编故事的能力,你是无法想象的,无论观众还是编剧,在这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故事,从而产生各种情绪。
现实生活中,这种剧情是不是很常见:
*累了一天,躺倒床上,刚刚睡着,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你会想到什么?
*加班回来,发现娃没有在书房写作业,而是在玩电脑,你会发脾气吗?
*老公在洗澡,他的女同事打电话过来,你首先想到的是啥?
*去餐厅吃饭,却碰见男朋友正在和一个女人共进晚餐,你吃得进去吗?
…
遇到种种类似的情况,你脑海里编出了哪些地动山摇的故事?
3
我们来看看,对话高手是怎么做的?
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比如“加班回来,发现娃没有在书房写作业,而是在玩电脑…”
反问一:我该不该对娃发脾气,批评他不写作业呢?
当然不应该,我的目的是弄清娃到底在干啥?
反问二:那我为什么一腔怒火呢?
我怀疑娃是在玩游戏,昨天刚刚给他讨论过这个问题,说好不玩了,怎么又玩?气死我了!
反问三::这种想法的形成依据是什么?
他坐在电脑前,那么专心,连我回家开门都没听见,也只有玩游戏的时候是这样。
反问四:有没有别的可能?
对对对,让我想想,或许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或者他在跟着电脑学英语,或者他在整理自己的博客,或者…
通过反问,质疑自己的想法,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当你一旦停下来反思的时候,大脑编故事的潜力就又激发出来了,冷静下来编的故事和情绪激动时脑海里呈现的情节会完全不同,这时你就会找出最合适的对话方式,最起码要问个清楚,死也要死得明白啊!
4
这个世界上会编故事的编剧千篇一律,能控制情绪的高手万里挑一。
在《关键对话》中,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四位作者剖析了人们沟通上常见的盲点,总结了身边对话高手能够成功处理关键对话的技巧,提供了许多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辅以对话情境和小故事,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不仅不会引起冲突,还能提高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说的切中要点,让对方清楚知道你的看法,是一种能力;说的圆满得体,让对方自动反省,是一种智慧。
一起读《关键对话》,你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