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荒唐到请了一天年休假到图书馆翻阅资料,虽然离2008年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可我的好奇心依然驱使我想去解开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精英会犯那么极地愚蠢的错误?而整个世界就这么看着他们一步一步的用愚蠢葬送了所有的一切?然而到此时此刻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依然还有很多的疑问。(由于我的金融知识仅限书本理解,难免带有个人臆想的空间,若有低级错误,请不吝指教。)
Wall-street loves to use confusing terms, to make you think only they can do what they do.Or even better, for you just leave them the fuck alone.
首先当我理解分散化投资(Diversification)时就深深感觉到这个行业的“神奇”,原本是一个低回报,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说股票,IBM),应该是人人舍弃的垃圾股,和一个优质的投资项目(比如说BABA,高回报,低风险)通过适当的比例组合得到的投资组合(Portfolios)竟然不仅还更加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回报也还不错!
所以,当有人在利用MBS、CDO(真正的时间炸弹)赚钱的时候,就没有专业的人士去质疑过,因为分散化投资就是最基本的金融概念嘛!
MBS - One man's liability is another man's asset
Subprime loan - We're helping the consumer. Because we're taking him out of his high interest rate credit card debt and putting him into lower interest rate mortgate debt.'
等等,我们先放缓一下节奏,让我来根据电影的理解尝试回答一下什么是MBS? 为什么会有次级贷款(subprime loan)?住房贷款(mortagage)对银行来说是一件日渐无聊的事情,特别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信用系统完善的国家,银行家最担心的是这些现金流被“提前还款”而终止,却从来没有担心过有人还不起住房贷款。有一天,有人想到了把一批住房贷款组合成一个债券(这个就MBS)卖给投资人,这样规模化的债券交易让银行赚的盆满钵满!但这台赚钱机器随着住房贷款的减少而即将停转,因为一个国家优质信用的人总是有限的嘛,所以为了让这台机器保持动力,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打那些信用评分比较差人群的主意,就有了次级贷款。(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帮助那些信用评分有瑕疵的人获得利率没有像信用卡贷款那么夸张高的住房贷款)
可随着时间的推进,根本就演变成只要是个人就能获得次级贷款了,这些毕竟是信用不好的贷款啊!怎么卖呢?CDO隆重登场,这些垃圾贷款被重新组合成新的投资组合,银行出面给这个投资产品担保,找个评级机构来评级,评级机构根本不知道投资组合里是个啥?银行又是金主又担保,必须给个AAA,这台赚钱的机器又加足马力飞快的运转起来。
可是CDO也要卖完了,那我们继续卖CDO的CDO吧,CDO的平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五千万的住房贷款,后面牵连着将近20亿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似乎大家都忽视了,分散投资的另外一句话,投资组合无法消除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正逐渐变大,银行为了获得收益,开始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不加审核,甚至不惜“发明了”浮动利率(借钱的前几年的利息很低,甚至无需还款!然后利息再升高,然后就违约了...)导致基于住房贷款的债券以及后面一连串的CDO,CDO的CDO就变成了定时炸弹,定时器就是浮动利率升高的那一天。
为什么没有人阻止他们?金融界的精英习以为常,一个CEO搞垮了一个企业却还能拿到几百万没有的分红,一个债券交易员亏损了几亿美金之后还能继续跳槽到同行业其他公司,就像电影描述的,这些债券圈子里的人钱多人傻,毫无风险意识,盲目自大,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当有人直接把风险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又不耐烦的说“我们是出来玩的,再干两年我就可以去度假了。”
时间最终埋葬了他们,也埋葬了无辜的老百姓。
看完电影,仔细想想,那个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像这些进行中的技术项目背后,有多少人会关注那些背后系统风险,BOSS像神仙一样从来无影无踪,有经验的人不断的在流失,缺乏足够完善的培训知识体系让越来越多的新人不知道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浴火重生,越来越少的人能够说的清楚这些“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大家都盲目的,乐观的围着一台赚钱机器(定时炸弹)狂欢着,至少当下大家相信这台机器(炸弹)还运转的不错,或许再干几年就可以度假去了!
不必悲观,系统性风险它一直在那儿如影随形,考验的是你是否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和对局势的判断,在举世狂欢的面前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