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同学孤立了,他们见我都不愿理我……我没法在学校呆呀……“
孩子说,他也很难受,他有点不想在大学呆了,想重新回去高考。
他已经大二了,学校还不错。而距高考不到三个月时间。
而这份难受的感觉里有被忽略、有愤怒、有无助,有孤独。
这种情况的发生成长中有N多次。
最小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辅导中一点点做了连接和疗愈。
孩子对父母都有很大的情绪。
”他们都像个小孩子一样……从外到内都是……我没有办法呀,我只能站到他们头上……想逼他们赶紧长大……我也不想成为巨婴!”
“我妈学了很多了,但是她并没有改变……一遇到事就又打回原型了,看不到希望……我是没有办法,我不站起来,这个家怎么办?……我只能这样……”
孩子对自己有如此清晰的认知是让我很意外的!
在妈妈的眼里好像孩子什么都不会,只会闹腾他们。而事实是孩子无比渴望父母成熟状态,这样才能给到他踏实和安全感。
作为父母,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理年龄足够成熟,如果你的生理年龄是40岁,但心理年龄还只有三四岁,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罔顾社会秩序的人。
当父母拥有 健全的自我,成熟的心理年龄,我们才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秩序感。
“妈妈真的是需要来做自我成长,提升能量,回到成人状态的,这是你的责任,与孩子无关,你在愿意吗?”妈妈表示自己愿意,会真正去调整改变的。
同时对孩子而言,他也有自己要成长和突破的课题。
如何面对未来做事,而不是活在过去里,活在与父母的纠缠里, 活在父母要为我的人生负责的幻想里,也是需要打破的。
我们不是用力量去算旧账,不是在问题里打转、重复而忘了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
从过往中学习,拿到正向力量和资源,面向自己的未来和目标才是真正有效。
孩子说他“我要成人状态,而不是像父母一样……”
父母无论改变与否,都不是我们驻足不前的理由。
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少一点关注父母给我了什么,没给什么。关注的重心放在: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何时做到 ?
我们说到了《狂飙》里的高启强,安欣,即使父母不在了,都依然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呀。
生命属于自己,如何活出与父母的不同,如何超越父母,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丰盛人生,这是自己可以选择可以创造的。
当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创造上时,放在未来规划和当下要做的事上。他发现面对同学,哪怕不理他,都没有什么情绪了。因为我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 要做。“我做好了,他们将来可能还要赶着找我呢……狂飙里的唐小龙后来还跟高启强做呢!……”
孩子坚定有力了!
父母站对位置 成人状态,孩子才能成为孩子,做好孩子!
对孩子而言,力量用来建设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归责于父母。
提升能力 活好当下 创造未来!
勤奋铸就希望
行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