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本书,书名已经不记得了,里面一句话记忆犹新:“看这个世界,要用心去看,真正重要的,不是靠眼睛能看见的。”那个时候不明觉厉,觉得听起来好有道理,但同时又有疑惑?靠心看世界,好奇怪,心又没有眼睛,如何能够看到世界?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难道还有不重要的事实么?
长大以后,渐渐就忘了。在生存压力下,很少去思考,每天在众多浮像中沉沉浮浮,心不定,很难去辨别。就像是在自动模式下驾驶的汽车,对待外界的刺激,永远都是单一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下,看见的都是表象,判断被表象所带走,然后就变成行为,就像猫咪和激光笔,猫咪永远被地板上变化莫测的激光笔牵制,激光笔指到那里,喵星人就扑到那里。当然高级阶段的喵星人会看看主人手中那个红光闪闪的东西,然后就蹲在那里冷漠的看看主人。
人类是奇怪的动物,“多少有点上进心”是这个物种的特征之一。于是我们就想弄明白,看清楚。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收集各种客观现象,用脑子去思考,归纳总结,提出假说,再实践中验证,如此反复,希望主观的我们能够像双链DNA似的曲折上升不断接近客观事实。看见背后的“道理/规律”,再作用于这个客观的世界。眼睛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礼物,通过眼睛我们看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同时眼睛也是认知的局限所在。因为大脑容易被眼睛带走,就像那只和激光笔玩耍的喵~ 这是眼睛的固有属性。
好在我们还有另一堆好基友: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奇心可以启迪我们不断去问为什么,想象力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先将景象视觉化。这一对好基友会带领人类纵深探究,逐步发现表象背后的联系,看不见的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演进的本质,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知人性,了解事物运作的规律,都是真正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所在。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不要彷徨,因为他老人家一定会给你一扇窗,只是从“门”看,有从门看的风景,从“窗”看,有从窗看的视角。门窗只是位置,眼耳舌鼻身意却是我们感知、获取外界信息的触角所在,也许不同的触角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信息,只是当我们习惯于一类触角的时候,可以想想,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来面对这个“可被看见的”和“不可被看见”的世界。
https://press.one/p/address/v?s=cb1030d4a0783def979c9ec47f5d883f892a22b523f86fc6c184cb60f262faa951b2921205e4459adb642cd2e8b6ac6549d1d685850eb5b05f3ea4cbb614bc391&h=70e969f572432d32103d2c959a71af1402c98aba13350159ee82209a402a41be&a=426d1b6f9499d823002364d04270a9c15b186432&f=P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