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我到大连市一所学校参观学习,一进教学楼大厅,在右侧墙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沉默是金,我便问身边的校长,这是什么意思。校长告诉我,这是学校的校训。一时我没有理解,因为当时正是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之际,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精彩展示、课堂掌声、笑声、争辩声等课堂行为正值流行。这个学校怎么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看到过2017年东莞市高三期末一道写作题的阅读材料,里面列举了关于沉默一些观点,感觉到了沉默的不同看法与体验。西方谚语:说话是银,沉默是金。朱自清: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沉默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马丁·路德金: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器,而是好人的沉默。刘瑜: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我个人猜测那所学校之所以取“沉默是金”为校训,应该是取其此义:一个人沉默、谦虚、奋进,往往会越来越好。孔子说:“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可以用来指代沉默的作用。该校希望师生“讷于言,敏于行。”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我一直不认可那些表面上追求人人跃跃欲试、人人雀跃欢呼、人人振臂高声的课堂气氛,那些认真倾听他者的学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同学的学生,静静地做笔记的学生,不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吗?一堂没有任何声音却思维在积极运动的课堂不也是效益高的课堂吗?我经常看到有些老师总是喋喋不休,是个问题就马上给学生指出,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了。但是有的老师面对正在喧嚣的学生,眼睛盯着每一个,冷静坚定地保持着沉默,学生反而很快安静下来了。其时,这时的沉默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艺术,是一项很有用的管理技巧。我们不能再忽略甚至轻视那些沉默者了,也许这里面才会出现真正的智者,真实的学者。
近期,一直不想参加一些人多的聚会,我不能忍耐那些夸夸其谈者,无法理解那些暴雨般的连珠,在那样的空间里,我的沉默寡言显得异常的另类,似乎感觉到了一股股嘲笑涌向我,什么都不懂,没有情趣,不够合群,故作清高。但是,我还是喜欢清静一些,喜欢享受一点孤独,这样我不会被引向自己都不想,不喜欢的环境里去。我还是要找回自己的本质,自己的那个星球。
说出下面的观点,我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我认为,沉默寡言是内在心智成熟而引起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一种蓄势待发。沉默是金,管好自己的嘴巴,利于修炼好内心,犹如潜龙在渊。现代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也说:“我再三建议所有人,有任何刺激过来的时候,把嘴巴闭起来。一般人都是刺激过来了,就张着嘴巴就说话,你事后会非常后悔,因为所有的祸患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嘴巴一闭起来,它的刺激就会上升到脑海里去,就会转来转去,这就叫做谋定而后动。”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如果说话太多,就会在晚上感觉不舒服。感觉到了能量地往外散发,回顾说过的话,总后悔说得太不合适,生怕把人家伤害了,或是引起对方的不愉悦。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心思和秘密被别人知道了,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安全。
在《易经》中有一卦叫“谦卦”,“谦卦”象征着谦谨。只要谦虚地待人接物,做事必然亨通。一个人内在心智成熟,便会引起的外在言行举止上面的谦虚,待人待物都毕恭毕敬。当我们见识多了,经历多了,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更加心怀敬畏,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当我们感觉自己很渺小的时候,行为才会开始伟大。学校有两栋楼分别取名“知健”和“知坤”,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说的是人应当效法大地的品德,用厚德承载万物;要效法上天的品德,以刚健的精神自强不息。其本质,就是通过改变自身,让自己少受坏毛病影响,或是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不断改变,努力奋进,让奋斗成为一种常态,活到老学到老,则总能在日积月累中,由量变到质变。
我总是与我的同事说这样的建议,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坚强、坚定。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本学期,我建议学校的工作主题是“尊重与赋能”,用意便如此。
永远保持一颗谦虚敬畏的心,去尊重他人,向他人学习,在成就自己的基础上,去虔诚地成就他人。在这个意义上,我终于彻底理解了那所学校校训的真正内涵。
那些关于集体的沉默,好人的沉默,在此就不做议论了。但是,不管怎样,我每天是要保持沉默,持续的读书学习,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那份自己选择的使命奋力前行。我相信,快乐、幸福、满足,会伴随而来,从而化为更见坚定的力量。
再不管年龄,不管误解,不管困难,只要运用好沉默的智慧,都是自己成长的资源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