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通俗来讲就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各个领域的专家只要愿意分享、有能力分享,层出不穷的传播途径,比如分答、知乎、公号等,都可以扩大他的影响力。作家作为专业人士尤其吃香,因为相比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他所具备的写作技能大大提高了他分享、传播知识的能力。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在内,原本对于写作纯粹的心,有时也会因为这波知识变现的浪潮而变得躁动不安,开始梦想成为专栏作家,为的是有一天可以通过码字赚钱。以我来讲,我昨天翻译的《How to read a book?》今天上了简述首页,浏览破千。本来宁静的心顿时就起了波澜,有点沾沾自喜。这时,我不禁问自己:“你为什么写作?”。刚刚斩获雨果奖的郝景芳的答案是:“我用写作对抗焦虑”。对,就是这么纯粹与简单。无论是作为输出管道,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最好还是不要与外部奖赏沾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外部奖赏会伤人的心理学实验:
在西方,从文艺青年变身为专业作家,离不开各个大学开设的创意写作培训班。实验对象来自布兰迪斯大学与波士顿大学创意写作培训班中的72位文艺青年。阿马比尔(Amabile, 1985)也将他们分为三组:
A组:出于内部原因写作
B组:出于外部原因写作
C组:不做任何处理
A组文艺青年们听到、相信的是这样的写作诱因:
- 我从阅读自己写过的作品中得到大量乐趣
(我认同这一条) - 我喜欢自由表达
(强烈认同) - 通过写作,我能获得新的洞见
(偶尔,希望可以有更多灵感) - 我非常满意自己写作的清晰与雄辩
(努力的方向) - 在写作时,我很放松
(写作可以让我进入心流体验,写下文字的那一刻成为了永恒) - 我喜欢玩文字游戏
(努力的方向) - 我喜欢和写作时的创意、文字、事件与图像打交道
(努力的方向)
B组文艺青年们听到、相信的是这样的写作诱因:
- 我意识到,每年都诞生几十本杂志,自由作家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 我想让写作老师对我的写作潜能留下深刻印象
- 我听说某本畅销小说或者诗集得到了财政支持
- 我会因为作品而受到公众的关注
- 我知道最好的工作岗位都要求良好的写作能力
- 我知道写作能力是被研究生院接受的主要标准之一
- 我的老师和家长都鼓励我进入写作行业
所有学生都被要求写一首诗,这些诗由独立评审员进行创造性评分。分数最低的是哪一组?大家猜一猜?如果你是文艺青年,你属于哪一组?
名利会一点点改变你的初心,因此多问问自己:有什么知识是值得分享给大家的?而不是:今天我又多了几个粉丝和喜欢?
我是心智学徒H,喜欢用文字跟自己对话,和你们交流。
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人没有退路。敬请期待专题《心智专栏--每周一篇原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