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廌学论语(雍也第六|十一)“儒”的起源,君子儒与小人儒之分。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道:“你该为一君子儒,莫为一小人儒。”

【注解】

1、女:同汝。

2、儒:《说文解字》注,“术士之称”。

【学习】

论语中首次出现“儒”字。

钱穆注,儒在孔子时代,本属于一种行业,对拥有六艺才能的士子(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准备当公务员的人的一种职业称谓,后逐渐成为学派之称。孔门称儒家,孔子是此学派的创立者。这里的儒,还是行业的意思。同一行业,也有人品高下志趣大小之分。

儒这个行业的人,本来是要去当官的,但时运不济,慢慢转向了教书育人。所以孔子弟子中,前一些时期的弟子,大多能有志用世,后辈的弟子,则侧重为师传道了。

张居正注,所谓君子儒,就是学道专务为己,不求人知,理有未明,就着是去讲求;德有未修,就着实去体验。学习没有功利之心,这叫君子儒。所谓小人儒,就是专是为人,不肯务实,靠卖道理为生的,懂一点道理生怕别人不知道,到处张扬;有一点本事,就赶紧要人人夸赞,这叫小人儒。

华杉注,民间有句俗语,“真人不露像,露像非真人”,这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不要让自己的名气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名气超过了实力,就是虚名,容易招受羞辱。名气低于实力,就比较踏实。

子游、子夏在孔门四科中,都是文学科的佼佼者,他的弟子中也是名人辈出,如吴起、李悝等等。子夏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了,所以孔子这样规劝他,不要做小人儒,要做君子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