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同学们拉下窗帘,关上门窗,伏在课桌上,正酣然入睡,突然后墙角唧唧的虫鸣声,搅了最东北角的两个男孩的梦。
前面的男孩,转向后排,暗示他听这虫鸣声。我正在后排看书,发现孩子和虫子的动静,立马伸出右指,做了个“嘘”的嘴型,暗示转身的男生静息。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午休,我蹑手蹑脚的将墙角的拖把、扫帚一一挪开。一只蛐蛐儿跳出来,又迅速藏到拖把下。我以为它会很警觉,不再鸣叫。谁知,我刚挪到座位上,蛐蛐儿又叫了。不能影响孩子的宝贵的短暂的午睡,我得把它驱逐出境。一顿翻找,终于被我逮个正着。我拿了把扫帚将它扫到教室门外,我驱赶几步,它倒退几步,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被我从门缝下赶出去了。透过门上的小窗,看到它安静地趴在两个教室之间,一动不动。本准备开门,给它留个影,怕开门声打扰了学生的梦,我又回到位置。看了一会儿书,从眼晴余光中看见脚下又东西跳动,定晴一看蛐蛐儿又回来了。
这蛐蛐儿,不简单。刚刚在外面,静趴不动,不是被我扫晕了,也不是太阳晒花了眼,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它为何不去看看?
我去墙角观察,墙角有三四把拖把和五六把扫帚,而且拖把湿漉漉的,适合它居住,再观察,竟然不止一只蛐蛐儿,这应该是它留恋此处的原因了,老伴在呢,不离不弃。这么看来,它为何能找到家,就有很多可能了。到底哪一个?还真得好好阅读《昆虫记》,善于观察和实验的法布尔一定能给出答案。
很好奇,蛐蛐儿为啥跑到教室,之前未曾发现。难道今天是白露,它们在举行什么仪式?
百思不得其解。找度娘问问。
搜狗百科词条:蛐蛐儿又名促织,属于蟋蟀科,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
“能鸣善斗”,果然如此。教室这么多人,我还骚扰它们几次,还是“我鸣我素”,被我扫地出门,还敢回来。蛐蛐儿之间斗,也敢更人斗。这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真让我无奈何。
咦,古人常饲斗蛐蛐儿,我不是错失良机了吧?这不是很遗憾吗?
再看词条: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
哇,庆幸自己没一脚踹死它。原来它是我和我班的好运及智慧神呢?它鸣叫,是给我们传递好消息呢。
在诗中也有蛐蛐儿的习性描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
真灵呢!今天九月七日,白露,天气转凉,所以蛐蛐儿入户。
那蛐蛐儿与白露相遇是巧合吗?再查查资料,有意思,竟然真有瓜葛!篇文章如是说:秋日是玩秋虫季节,到了白露节气,民间曾称“蛐蛐节”。还有一篇,直接呈上截屏:
嘻,白露蛐蛐儿一相逢,便增添人间欢乐无数!
要是明天教室还有蛐蛐儿,咱们就来玩玩斗蛐蛐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