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看到一些黑香港的文章,谈到香港科技已经远远落后于深圳。
我不是科技行业从业人员,仅以自己的一些感觉来判断,香港的科技水平真不低。
在福田区上步工贸大厦有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深圳市王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我从2002年开始就在这栋楼办公,一直没有注意到过这个公司。
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一天,一个在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朋友到我办公室坐,说在我楼上有一个香港公司研究数字出版和阅读有专有的技术,他过来和他们谈合作事项。
我陪他一起上去,他所说的香港公司就是深圳市王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原来,这是一个香港人在深圳开办的公司,做电子数码产品、电脑产品、电讯产品、文教用品的技术开发。
公司规模很小,一间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办公室被隔成里外两间,三四个工位和周围摆着多种式样的硬件设备和线路板,整个办公室感觉非常局促。
我们进去时公司只有两个人在,其中一个就是被朋友称为老板的王先生。我和他们寒暄了一下就离开了,朋友留下来和他们继续交流。
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朋友和他们没有谈成合作项目。但后来在电梯间再遇到王先生时,我们就会互相打个招呼。
他是一个香港人,但又和一般的香港人不大一样,个子不高,年级不轻,身材标准,穿着很随意,背着一个包包,每天早晚往返深港两地。
13年我做图书防伪溯源系统以后,有一天我和一个同事在电梯间遇到了王先生,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我和同事一起随他去了他的公司。
那一次,我们聊起了物联网,他那天很兴奋,谈了他对物联网的理解和应用,谈了他正在申请的一些专利,特别是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物联网的应用,也就是现在谈得火热的AI技术应用。
因为是没有利益的交流,彼此畅所欲言,他展现出个人思想超前、坚定、固执的几个方面,以至于那天因为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他和我的同事一度产生了比较激烈的语言冲突。
他说的我都听懂了,而且给我的启发很大,特别帮助我深度思考图书后市场的一些具体应用场景。我记得当时我就写了一篇小文章,是基于他的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到零售领域的一些场景分析,提到未来对商品外观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简单的事情。
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定是科学技术,我们为此要有足够的信心!
去年,王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搬走了。听别人说,王先生就是因为香港的办公成本高,才在深圳进行研发和推广,但是因为很多理念都过于超前,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疯子而得不到认可。他在花光了投资人的资金后难以为继,不得不离开。
年轻时,一段时间喜欢听港台的流行音乐。后来才发现,是欧美的文化影响到日韩,日韩的文化影响到港台,港台文化影响到沿海,沿海文化再影响到内地,有一个递进的关系。在这个递进的过程中,外来文化会融入一些本土的元素,这样才容易被接受。
好像技术也是如此。因为技术的落地应用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和配套环境,否则先驱极有可能成为先烈。
现在虽然有人说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地球已经是“平”的,但是文化的包容却没有那么简单。
我觉得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经济、政治制度交汇的中心,起到了缓冲和转换的巨大作用,但是高昂的运行成本制约了香港继续发展的脚步,但是在短时期内,香港的枢纽作用还有巨大的存在价值。
不管怎么说,香港始终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繁荣稳定符合所有中国人民的期盼,大家都希望香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