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前,先对题目加个说明:
第一个”背”发一声,第二个“背”发四声,阅读时建议两个“背”字间隔0.8秒。其实就是”背着背带的母亲”的意思,觉得”着”可以去掉,就去掉了。
以下是正文:
几天前的路上,遇到一个母亲。远远看去,好像后背用背带背着一个稍小点的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大点的,赶紧走近一看,还好,后背的是一个孩子,怀里是一大捧各种物件,好像还拿得起。
所以这个背带是很有用的东西,我小时候在家乡很少看见,现在好像慢慢多起来了。百度搜索了一下“婴儿背带”——按照人体工学原理,超宽肩带和超宽腰带平衡分担重量;材质是精梭纯棉汗布,里料全棉。她背的没有百度和淘宝里的那么好,可能是自家做的,套上两个胳膊,还挺结实。
这件小事在我心里挥散不去,总是有种很惦记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和以前的一次经历有关,也是一件小事。
两三年前,和一个朋友,因为一个已经记不起来、无足轻重的原因,要去海田汽车站一趟,公交去,公交回。
去时的公交站台上,也看到一个母亲,后背背着一个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四五岁样子,女孩;被牵着的孩子也还牵着一个,六七岁样子,也是女孩。
她,带着三个孩子,在站台挨个向人乞讨。
她的乞讨很不成功,没有表现出在恳求人的样子,又因为假行乞的事被曝光的已经太多,几乎没有人搭理她。还好,她们没有到我和朋友身边,去汽车站的公交已经到了。
几十分钟到了汽车站。办完了那件记不起的事,顺利地搭到了公交,回程。回程的我,如平常一样,漫无目的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这时,天色已黑,汽车站那边人少,灯暗,显得更黑。
突然,像是一道无声的闪电,劈开夜幕。我又看到了在站台上乞讨的那个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守在车站大门口,风很大,吹得母亲和孩子的头发乱舞。
是没有钱坐车回家吧?我惊慌地回头盯着朋友,指给他看。
他也回盯着我,好像是过了良久,他才长叹一声,“既然没人养,为何生这么多。”
然后,我继续看着他,他也继续看着我。
是啊,为何生这么多。
正好今天准备回老家,可以问问母亲答案。毕竟那时,家里可能没有这种背带。
正文完
问:是不是能学习下我们的愈之,把这篇升级成一篇“鸡汤”?
答一:不是每一个母亲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背着你的母亲。
答二:虽然是为了交作业,但这是我在简书的第一篇,请大人恩准通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