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晤谈过程与当事人非口语讯息的同步
在咨询关系中,要了解当事人,常包括要了解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内容”,指的是当事人的口语讯息或所说的平面资料:“过程”意指当事人表达信息的方法、立场与态度,也就是当事人提供信息时,同时所传达出的感觉或影响。咨询师可选择对当事人表达中的内容或过程的素材来进行介入。
当事人之非口语讯息,就是“过程”的一个重要线索。就像咨询师要注意自己的非口语行为一样,一般咨询多会强调咨询师需时时观察当事人的非口语讯息,然后再选择是否要探究其非口语讯息背后的意义,因为非口语讯息含有个人独特性及文化差异性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白我呈现的方式。SFBT也认为非口语讯息会因为当事人的脉络、文化及个别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但是,在SFBT晤谈中对于当事人非口语讯息的介入,则不尽同于一般咨询。
SFBT咨询师对于当事人所言,都会以支持了解的态度来展现。咨询师在与当事人的互动中,亦会观察当事人特定的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并入其独特的语言使用习惯及世界观,并依据当事人的反应来调整咨询师回应的速度,因此讲究的是“同步”以及“正向运作”气的建立。若当事人的内容和过程的信息互相吻合时,SFBT咨询师会简述和摘要内容,以确定咨询师与当事人对其处境有相同的理解基础。不过,如果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并不相符时,SFBT咨询师则会通过简述语意、摘要、澄清或温和挑战来提出这些不一致,或者,先暂且搁下,在稍后的晤谈中再提出。至于该如何进行下一步,会以对当事人会产生最好效益的基础来进行选择判断,以让当事人感觉晤谈正朝向一个建设性的方向前进。因此,开放地直接回应当事人的非口语讯息,甚至是面质当事人口语与非口语的不一致,或者进而直接处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等其他派别咨询师的介人都不会是SFBT咨询师的选择。
换言之,SFBT不会依赖非口语行为对当事人做解释,或是进行咨询关系的分析与探索,反而是参考当事人的非口语行为,确认对话是否有捕捉到当事人的知觉或是可能性的征兆,进而继续修正提问问句或反应的方向。这是因为SFBT看重有预设立场的未知问句,以及当事人参照架构下的答案,因此希望在此语谈问与答的往返过程中能创造出改变的可能性。而当事人之非口请行为的种种讯号,将能反映出咨询师的陈述和回应是否尊重了当事人,是否有以当事人的参照架构在工作,如此,在前述种种SFBT技巧与元素的同时运用下,当事人与咨询师之间将能建构厚实的“理解基础”,并建立可工作的合作关系。当然,若咨询师觉得当事人通过非口语讯息,表现出投入晤谈的意愿低,咨询帅则会重新检视晤谈的目标是否为当事人所欲,而再进入当事人的参照架构中了解其所欲探究的方向。可见,SFBT兼顾了当事人表达之“内容”和“过程”,但不企图面质与分析之;而且,SFBT也是一个参考当事人非口语讯号但更看重语言运用、注意咨询关系也更重视目标的咨询模式,这也是SFBT与一般咨询取问的差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