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以前家里好几个孩子,现在基本一家一个,所以基本都会十分宠溺孩子的。这也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懂事”的行为,而且这种现象也在逐渐增多。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一家三口正在逛商场,孩子大约是一个4岁的女儿。在一个女装店里面,妈妈看好了几件衣服,想试穿一下,连续试了两件都不是很满意,这个时候孩子没耐心了,吵吵着要喝饮料。因为买饮料的地方离这里有点远,妈妈喝女儿说,等会妈妈试完这几件衣服之后再给你买。
其实这个时候小女孩是不太愿意的,但是妈妈并没有发现,于是接着试自己的衣服去了。等到试完第四件衣服的时候,小女孩不乐意了,妈妈一出来小女孩就扑上去,连踢了妈妈三脚。嘴里还说着,你为什么不给我买饮料,都过了这么久了,并在那里缠着妈妈。
这个时候小女孩的爸爸走了过来,也踢了孩子三脚。和女儿说,妈妈这么辛苦照顾你,平时都不舍得买衣服,今天好不容易有时间了,来这里买几件衣服,你不能耐心等下吗?卖饮料的地方离这里太远了,妈妈说一会带你去,又没说不带你去,你怎么能踢妈妈呢?这可是我媳妇!
这个时候妈妈心疼孩子,赶忙拦下了孩子爸爸,说:“孩子小,还不懂事。”
其实从妈妈的举动可以看出,妈妈平时是很娇惯自己孩子的。一个4岁的孩子是完全明白事理的,但是妈妈却说孩子小,不懂事。爸爸踢孩子的行为,虽然有所不妥,但是相比妈妈来说,爸爸的行为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最起码爸爸是在教会孩子明白事理,而不是一味地袒护孩子。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家长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情感引导来教育孩子的,在孩子2岁以后我们家长就应该慢慢来告诉孩子一些情感词汇,比如高兴、悲伤、难受等等。情感词汇不像名词那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来帮助孩子慢慢认识。
只有孩子明白了这些词汇,理解了自己的感受。在他人身上发现这样的情绪的时候,孩子也能学会体谅他人。情感的认识给孩子带来的帮助是潜移默化的,只有理解了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帮助孩子同情,理解他人。
2.倾听、认同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不要急于从自己的角度去否定孩子。多对孩子的感情表示同情,孩子可能是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是像我们理解的,孩子在“装”。当然,当我们发现孩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
3.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情绪表达
就像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一样,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有很多种的,当然有好的也有坏的。就像上面那个小女孩一样,她踢妈妈是在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是这种表达方式是不对的。
比如家长可以由这个事情告诉孩子,下次你可以直接和妈妈说,我等你等了好久了,再等下去我就没耐心了。我相信当妈妈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要么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时间,尽快解决手里的事情。要么会放下手里的事情,马上帮孩子去解决。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害怕孩子放错误,而是要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及时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教会孩子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逼问孩子:“你知不知道错了。”其实孩子可能真得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做。
另外,当发现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反思父母自己身上的问题,因为孩子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镜子。希望能对各位父母有帮助,也希望您可以转发帮助更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