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深深地懂得,再好的幼苗,如果没有园丁的培植,也是枉然。而幼升小择校问题,则是每个幼升小家庭关心的问题。
儿子哲从小就表现出益于同龄人的机敏老成,八个月说话,十个月走路,说话亦是一板一眼。他几乎不说儿语,如“吃饭饭、喝水水、唱歌歌”等词汇从没在他口中听到过。他从来都“吃饭、喝水、唱歌……”像大人那样交流。
为了生计,哲从16个月起就被我送进幼托所。五年以来,一路跟着父母辗转反侧,从江苏到贵州再到温州,从幼托所到幼儿园,学校换了三四个,“聪明”一词更是所有幼儿老师给他的标签。
特别是今年6月,哲从温州某幼儿园毕业。“孩子幼升小,家长有烦恼!”我们在没有特意了解的情况下就给哲报名了离住处最近的某小学,因为几个亲戚的孩子都在在这里上的。
那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哲的幼儿园班主任刚好在门口执勤。她看见我便问“你儿子那么聪明,学习那么好,你怎么给他报名某小学?”一时间我一脸茫然。
我只能欣欣然地给老师说,我们并不了解周边学校,因为离家近,亲戚家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上,想来教学质量也不会太差,就报名了这个学校。
老师听后轻叹:“唉,可惜了,你儿子非常聪明,学什么东西一两遍就会,他与我们班的吴佳同学学习是最厉害的,你这是在埋没人才啊!”我瞬间心情如打翻的五味瓶,悲喜交加。
喜的是儿子刚进这个幼儿园半学期,就能得到老师如此认可,这让我非常心慰。悲的是没能给儿子报名一个更好一点的学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起点更高,将来成为人中龙凤?
哲的班主任老师在得知我们没有买社保,进不去温州本地的公办学校后,给我们推荐了另一个私立学校,说是这边所有民办学校中最好的,让我赶紧去问问那学校招生名额满了没有。
我拨通哲的老师推荐给我的另一个学校校长的电话号码,说明来意之后,那个学校校长告诉我说:“他们学校招生名额已经报满,如果想来他们学校的话可以年后过来,现在实在没有办法。”我瞬间由期待到失落,心情十分郁闷 。
从贵州到温州,千里迢迢,千山万水而来。本是想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却不曾想,因为自己的无知与无能,几经蹉跎还是没能给孩子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学校。
一直都知道儿子学习不会太差,但也没想到得会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早道如此应该提前好好了解周边学校,而不是盲目报名。现在已经入了学籍,说什么都晚唉!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一句安慰人的话。愿儿子不管在哪个学校,都能培养出认真自觉的学习习惯,认真对待学习。
结果已无力改变,唯愿儿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之淤泥而不染。
齐帆齐第5期28天写作训练营,第5篇1063字,共计63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