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鼓励发表意见和观点,鲜有人却明白要学会“闭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社交中的角色由发言者变为倾听者,不用费精力去组织语言逻辑的空闲让我有空间去观察以及思考人与人之间交流所存在的问题。
我自认为是一个心思敏感的人,能体察到气氛的微妙变化,当一个人滔滔不绝地总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是他不断“暴露”的过程,而一个人越容易被人看透,贼越容易祸从口出。
我也曾好奇于一点,如果我不说,怎么能让别人知道我有能力,怎么让别人知道我过得好?
还记得中学时期,电脑课上,另一组的同学半开玩笑地说我,“嘿,我估计你也就是你们组混分的。”但其实我是我们组的主力,我刚想要辩解几句,就听到我的同组同学说,“你搞笑吧,她可是我们组大神。”
于是我有机会清楚的看到那人脸上的表情转换,从轻蔑到惊讶再到尊重。
我想这远比我直接告诉她,“我很强。”来的要深刻。
这让我联想到达克效应,越无知越无畏,往往出口狂言的都是那些外行人;而真正有能力见过世面的人越清楚自己的几斤几两,更容易沉默的去倾听。
那些在别人交谈时总要强调自己的论点的人,他们以为是宣扬了自我,其实反而给自己无形中树立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