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去乡下走亲戚。吃过饭刚走出亲戚大门口,就看到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拎着一个大包在急急地向前走,后面跟着一位哭得声嘶力竭的女孩在追,女孩后面跟着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在追小女孩。
听着女孩边跑边喊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眶就有点湿润了。听亲戚讲前面拎包的是孩子的妈妈,和孩子的爸爸在广州打工,孩子的爸爸是送外卖的,春节特别忙,老板给的工资也高,所以只有孩子妈妈一人回来过年,孩子爸爸留在广州过的年。
农村有“三六九,出门走”的说法,又想到孩子的爸爸一个人在广州不放心,今天是初三,所以孩子的妈妈就着急回广州。
正在亲戚给我说孩子妈妈情况时,女孩突然加大跑步速度,一下子追上妈妈,搂住妈妈的腿不放。
妈妈蹲下身擦着孩子的眼泪,由于距离有点远,也听不到妈妈给孩子说什么,就看到孩子不停地哭,死死搂住妈妈的脖子不放。这时孩子的奶奶也追上来了,她就掰孩子的手,试图把还子抱走。
孩子的妈妈也帮助奶奶把孩子的手掰开,然后加快速度跑了,我看到妈妈也是一边跑一边抹眼泪。孩子被奶奶死死搂住,不让孩子追妈妈。女孩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我要和你一起走!
看到孩子哭的声嘶力竭,我的眼里溢满泪水。如果我是孩子的母亲,不管多苦多难,我也会把孩子带在身边,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撕心裂肺的分别。
我亲戚说她们村这样的情况很多,现在几乎家里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出去打工的夫妻很少有带孩子的。一方面是外面开销大,还有的是上班不分白天黑夜,加班是常有的事,实在没办法把孩子带到身边。
所以每次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离开家时孩子们都是这样哭的声泪俱下,大人们也是泪眼朦胧,不知下了多少次决心才能离开家。
在电视上,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带有“留守儿童"标签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改变生活条件,为了有更好的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到一个陌生城市去打拼。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总认为孩子还小,只需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就够了。至于情感、精神上的给予,父母们一般很少考虑。其实这样的孩子容易自卑、孤僻、内向、缺乏爱心,还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是一位大眼睛,皮肤有点黑的女孩子。在她上一年级时,父母就离开家去了深圳。把她和一周多岁的弟弟留给了爷爷奶奶。
她的爸爸妈妈每次回来都给她和弟弟买好多零食和衣服,以为这样就可以弥补不能陪伴孩子的缺憾。
在爸爸妈妈回来那几天孩子几乎是不吃饭的,大部分时间在吃零食,所以等到父母离开后,孩子就开始消化不良,要好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饮食。
有时爸爸妈妈离开孩子,总觉得亏欠孩子很多,一般在家时什么都依着孩子。吃的穿的玩的,只要孩子提出来,根本不考虑钱的问题,也不考虑他们走后,孩子奶奶不可能再这样惯着她。
所以爸爸妈妈长时间不回来时,由于父母在家时吃惯了零食,而爷爷奶奶又不像爸爸妈妈那样大方每天买给她吃,自己想吃又没钱,于是开始偷爷爷奶奶的钱去买零食。
开始两次拿奶奶的钱,奶奶没注意,时间长了就发现了问题,孩子每天回家吃饭吃的很少,可能是在外买东西吃了。
有一次放学时,奶奶悄悄跟在她后面观察,发现她在学校门口买零食吃。奶奶当场问她买零食的钱从哪里来的?她告诉奶奶是妈妈给的。奶奶立即给她妈妈打电话问是否给孩子钱了,孩子妈妈回答没有给孩子钱呀!
奶奶把孩子拽回家,声色俱厉地审问孩子买零食的钱从哪里来的,孩子看瞒不过去了,承认是拿奶奶的。
奶奶就开始吓唬孩子,如果下次再拿她的钱,就把她送到派出所。她当然是有点害怕。可过一段时间,经不住零食的诱惑,又拿奶奶的钱,她发现这次奶奶只是骂她两句,并没有把她送到派出所。
于是她胆子越来越大,认为奶奶不能把她怎样。有一次她爷爷在工地干活发的工资三千多元,奶奶把钱藏在柜子下面一件衣服兜里,她都能翻出来一下偷拿五百元。她奶奶气的拿棍打她,她离家出走,说奶奶不疼她,不舍得给她花钱,还虐待她。她一天没回家,她奶奶都快急疯了,到处找她,最后在一位同学家找到她。
事后,她奶奶找到我,让我给她妈妈打电话让她妈妈一定要回来,她是再也不给她带孩子,担心受怕不说,还落个虐待孙子的骂名。
我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打电话告诉了她妈妈,并且告诉她,你想在外面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这是对的。谁不想过好日子呢?但是如果你在外面挣了很多钱,孩子在家学痞了,学坏了,孩子的前途毁了,你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过我的一番劝说,她妈妈还算是明事理的人,答应我再干一个月就辞职回家,等孩子大了,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
感谢这位妈妈的明智选择,及时制止了一个即将走向邪途的孩子。但是有好多孩子并没有这样的幸运。有些孩子在家里打群架,喝群酒,父母知道了也是打电话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一至于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农村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父母在外打工管不着孩子,爷爷奶奶在家是管不住孩子,这样的现象也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率成上升趋势。
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没有犯罪,就是在别人眼里很懂事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或者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们和父母表面上还是很亲热的,其实心里的距离还是仍然存在的。
在电视上,曾经看到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考上大学的留守儿童:“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你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你对父母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我对他们有种无所谓的感觉,他们不在我身边我不是照样长大。有时感觉小时候他们不管不问我,现在我长大了,他们又来验收成果,感觉他们有点太功利。”
“留守儿童”现在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几年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社会上也有很多的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到帮助“留守儿童”的行列。
愿这些“留守儿童”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下,在全社会的关怀下,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不再听到那些“留守儿童”与妈妈分别时撕心裂肺的哭喊,不再看到爸爸离开时满眼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