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国庆长假了,照例是要先回家看望老妈的。这几年,老妈年纪越来越大,父亲去世后,虽然有哥嫂住在一起,照顾她的起居生活,但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回几十公里外的小城,陪她吃顿饭,聊会天。
本来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可是我发现自己的性格真的有点问题,不懂得怎样亲近她,明明心里记挂着她,担心着她,可是就不爱听她的唠叨,见面聊不上几句话,只要她一旦说我这个那个,我就忍不住会顶牛,有时候弄得气氛挺尴尬的。
譬如今天下午,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看国庆节目,我说想早点回去,因为今天要去美发店洗头,母亲听到后,说你这短发还用得着去店里洗,自己洗洗就是了,瞎浪费钱。我一听有点不高兴,我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连这种事你都要管,还每次都看不惯,忍不住回了一句:妈,你不懂就别说了,我这短发自己很难打理,要发型师造型的。看到我呛她,母亲有点讪讪,我马上意识到自己不该回嘴,让母亲下不来台。
其实我反复告诫过自己很多次,不要与母亲发现冲突,她都是这么大年纪的人,她叨叨你的时候忍忍不就行了,可是每次事到临头,又什么都不记得,冲撞她之后又非常后悔,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孝啊,很有负罪感,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去爱她。
我们家是很传统的家庭里,从小父母教育都非常严格,在家里,父亲性格温和一些,母亲则比较强势,虽然我是家中的晚女(最小的女儿),但父母从不娇惯,也没有条件娇惯。因为家中兄妹好几个,父母每天忙忙碌碌,为生计为工作奔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沟通互动,每天给你饭吃,给你衣穿,没有冻着饿着就不错,如果学习成绩过得去,就不会管你太多,我们这代人,大抵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可是正因为父母与我们的互动少,感情相对比较淡漠一些,加上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几兄妹早早参加工作或外出读书,大哥18岁就被外地一家企业招工进厂,我14岁时就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一个人在外求学,17岁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在另一个城市打拼,直到现在。
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早熟的同时,在情感培养上又有所缺失,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父母亲情,那句我爱你妈妈,更是从来都没有说出口。
不是不懂得父母当年生活的不易,更不是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可是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怎么跟母亲相处,她喜欢对我的事提反对意见,因为见识和认知的原因,提的意见往往是不对的,搞得你哭笑不得,我就会有点烦她,不懂又喜欢瞎掺和。每次被她叨叨烦了,就是会情商不在线,忍不住顶撞她,然后又后悔。
在这种烦躁然后自责的双重矛盾折磨中,我有时对自己极度失望,怎么回事啊,对自己母亲都不能容忍,你还能做好其他的事情?于是在与别人的相处中,也会感到焦虑和小心翼翼,生怕重蹈与母亲相处艰难的覆辙,因为毕竟内外有别,与母亲顶撞几句不要紧,与别人发生冲突可是职场大忌。
这些年在工作中虽然作出了一点成绩,在人前有时候也会表现得很强势自信,但我知道自己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其实是很不自信,有很多欠缺的,在别人看来,我工作能力强,但性子比较急,有时候处理问题不够圆滑老道,这些都成了我的软肋,说到底就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以前对自己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当回事,反而当成了自己的清高和特立独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现实的碰壁,渐渐认识到了性格缺陷也是一种病,得自己主动改变,提高情商,消除人际焦虑,包括生活中与母亲家人的相处模式,工作中与同事沟通的相处方式等。
决定改变就不能等靠要,从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1、看一些人际沟通方面的书籍,从理论上来提升认知,指导自己的行为模式,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近在喜马拉雅里收听一些心理类的节目,针对性很强,收获挺大,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很长的修炼之路要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听几个节目,看几本书就能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爱的艺术。其实像所有的中国家庭一样,家人之间的亲情都是深埋心底,父母和我们都是爱得深沉,只是我们都不善于表达,想把爱说出口真的不容易,可是没关系,只要有爱,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
以后要经常回家,帮着母亲做点家务,做做饭洗洗碗,陪着母亲聊几句家常,遇到她唠叨的时候,当作没听见就会了。
3、陪伴才是最常情的告白。趁着母亲身体还好,耳聪目明,腿脚方便,陪着她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尽量满足她的心愿,不给自己以后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