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当我面对一件自我感觉复杂、困难的事时候,总是心里有无数的烦恼、害怕、抱怨,然后埋头去努力解决问题,把事情向着好的预期去努力。
但是,当我通过努力去做到之后,发现其实那些看起来好像很难、很复杂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的难。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回想起大四考研那段时光,决定考研的时候已经是别人都复习了大半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落下了好多,看着一本本厚厚的各种复习资料,内心里其实是恐惧的,我不知道我该怎样去复习、不知道我何时才能学完、不知道还有多少搞不定的各种问题。当然还包括那些让我害怕了十几年的高等数学!
结果,我居然考上了。
现在回头去想,仍然觉得当时那么短的时间,啃完那些书真的是一个挑战,但是那些害怕、恐惧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面对这些,我应该知道我的目标是考上,怎样才能考上?学习,不断的学习!那就定下计划,一步步进行,不去想好难啊,好怕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读研的时候,见导师第一面,丢给我一大摞全英文的专业论文。
我当时是傻眼的,扣了一周,一篇26页的关于MIMO 通信的专业论文,我不仅仅没有看完,也没有翻译完,更加没有看懂!当时内心是求爷爷告奶奶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只有接着啃,后来,只要是我专业方向的论文,我已经不需要翻译,可以直接看,然后还可以在导师汇报时讲出来,最后,我还能用自己抵触了4年的编程语言,改编算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
每一个困难,我都解决了,而且也达到了我想要的预期。
但这不是得益于刚刚面对问题时候的忐忑、害怕;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清楚应该怎样去满足这个需求,奔着去一步步解决。
现在,每次面对一个棘手、复杂的问题时,我内心居然开始有莫名的兴奋和淡定,尽管表面可能会发愁,忐忑(尤其是压力大、时间紧、甚至是解决思路全无)。
我觉得,应该享受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将目标明确起来,一步步去实现。
当一件事最后被分析清晰,建立了清晰的解决方案的时候,还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沉淀的一刻——这让人感觉到,每一天都有所进步。
第一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目标
第二步:明确、挖掘分析问题
对表面的问题进行追问和发掘,去明白掩藏在表面之下的问题。这时,已经找到了“近因”,对近因的解决方案,可以治标,但是不能治本。必须要再深入挖掘根本原因,从而才能够给出根本性的、长远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解决问题,制定可行性计划
第四步:检验结果。
毕业,我选择了互联网产品这个职业发展方向。那么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呢?
简单来说,我认为,产品就是解决问题的。
那么,产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
产品经理的行事方式,其实一直是在试图构建一个个关于解决具体的问题的循环。
把这几句话的逻辑叠放在一起,产品就是这么回事,
发现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假设——>根据这个假设提出解决的方案——>推动实现这个方案——>观察方案的效果——>分析原因——>再次提出假设——>再次根据假设提出方案——>再次推动方案实现——>再次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