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华原县令顾繇上言,指控元载的儿子元伯和等招权纳贿,十二月十一日,顾繇被流放锦州。
7、
自从安史之乱,国子监教室颓坏,军士多借居其中。祭酒萧昕上言:“学校不可废止。”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
1、
春,正月二十九日,敕令补招国子学生。
2、
正月三十日,任命户部尚书刘晏为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侍郎第五琦为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转运等使,分理天下财赋。
3、
周智光回到华州,更加骄横,皇上召他进京,不来,皇上命杜冕前去投奔山南节度使,以回避他;周智光派兵在商山拦截,没有抓到杜冕。周智光自知罪重,于是招聚亡命、无赖子弟,部众发展到数万人,放纵他们抢掠,以取悦他们,擅自扣留漕运过境的米二万斛,其他籓镇向朝廷的贡献,他往往杀死使者,夺为己有。
4、
二月一日,在国子监举行祭奠先圣先师典礼。命宰相率平常参加朝会的全体官员,鱼朝恩率六军诸将前往听讲,子弟都身穿红色及紫色衣服为学生。鱼朝恩既贵显,开始学习讲儒经,写文章,能执笔写几个字,粗略辨识一些典章段落,于是自命才兼文武,没人能与他抗衡。
二月五日,命有司修建国子监。
5、
元载专权,恐怕有人向皇帝奏事时攻讦他的私心,于是建议说:“凡百官论事,都应该先报告自己的长官,长官报告宰相,然后奏闻皇帝。”并以皇上圣旨名义晓谕百官说:“最近诸司奏事烦多,所说的多有谗言诋毁,所以委托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认为:“郎官、御史,本来就是陛下的耳目。如今让论事者先报告宰相,这是自己掩盖耳目了。陛下担心群臣的话是谗言,何不调查他说话的虚实!如果说的是假话,那应该诛杀他,如果说的是真话,就应该奖赏他。不这样做,而使天下人都认为陛下厌烦听取汇报,以此为托辞来堵塞谏争之路,臣私底下为陛下感到痛惜。太宗著《门司式》(守门细则)说:‘没有官籍登记的人,有急事要上奏,则令门卫与宿卫卫士带他进来上奏,不得阻碍。’这就是为了防止被人蒙蔽。天宝年以后,李林甫为相,极力防范向皇帝进言的人,以至于人们在路上遇见都不敢交谈,只以目光致意。上意不能下传,下情不能上达,蒙蔽天子,以至造成皇帝逃奔蜀郡的大祸。天下大乱,一直绵延到今日,都是从那时候引起的。作为君主,不广开无所避讳的言路,群臣尚且不敢尽言,何况明令宰相大臣裁决和压制呢?那么,则陛下所能听见的,不过两三个人的话而已。天下之士从此钳口结舌,陛下见没有人说话,以为天下无事可论,那就是李林甫复起于今日了!当年李林甫虽然擅权,群臣有不先报告他就向皇帝上奏的,他就找其他罪名中伤,但也不敢公开明令百司奏事需要先报告宰相。陛下如果不早日醒悟,逐渐就会被孤立,以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元载听闻,怀恨在心,上奏指控颜真卿诽谤;二月九日,贬为峡州别驾。
6、
二月十三日,命大理少卿杨济修好于吐蕃。
7、
二月二十六日,任命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平定蜀乱。
8、
任命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马璘兼任邠宁节度使。马璘任命段秀实为三使都虞候。有一个士卒,能拉开二百四十斤的弓,犯强盗罪,应当处死,马璘想要饶他一命,段秀实说:“将领有爱憎而用法不一,那就算是韩信、彭越,也不能指挥军队。”马璘赞赏他的意见,竟杀了那个士卒。马璘处事有不中理的,段秀实据理力争。马璘有时非常愤怒,左右战栗,段秀实说:“我的罪如果可杀,不需要愤怒!如果我无罪而杀我,恐怕不合道义。”马璘拂衣而起,段秀实徐步而出;过了好久,马璘摆设酒宴,召段秀实,向他道歉。从此军州事务,都先咨询段秀实意见,然后施行。马璘由此在邠宁有很好的名声。
9、
二月二十七日,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邛州刺史柏茂琳为邛南防御使;任命崔旰为茂州刺史,兼西山防御使。
三月二十八日,张献诚与崔旰战于梓州,张献诚军败,仅仅逃得一命,旌节都被崔旰夺取。
10、
夏,五月,河西节度使杨休明把镇所迁到沙州。
11、
秋,八月,国子监校舍落成;八月四日,举行祭奠先圣先师的典礼。鱼朝恩手执《易经》,登上高台,讲“鼎覆餗(su)”,以讥刺宰相。王缙怒,元载怡然。鱼朝恩对人说:“那发怒的,是人之常情,那微笑的,才是深不可测。”
华杉曰:
鼎覆餗,就是折鼎覆餗,餗,是鼎里的食物,如果鼎折了一只足,倾覆了,鼎里的食物就倒出来了。鼎足,就是宰相。意思是宰相意思是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所以王缙愤怒,元载无所谓,你说去呗!
12、
杜鸿渐抵达蜀境,听闻张献诚战败,惧怕,派人先向崔旰致意,许诺保全他。崔旰以卑微的言辞和厚重的贿赂迎接他,杜鸿渐喜悦;到了成都,见到崔旰,只是温和恭敬的相处,没有一句话责备他违反纪律,每天与将佐置酒高会,州府事全部委任给崔旰。又数次向朝廷举荐他,并申请把自己的节度使职务让给崔旰,任命柏茂琳、杨子琳、李昌夔各为本州刺史。皇上不得已,听从。
八月十九日,任命崔旰为成都尹、西川节度行军司马。
华杉曰:
皇帝命杜鸿渐负责平定蜀乱,但并没有说是讨伐崔旰。相反,又在第二天任命崔旰为茂州刺史,兼西山防御使。那崔旰防御谁呢?显然,皇帝谁也不想得罪,让你们自己去打,谁打赢了我再任命谁,维持表面臣属关系就行。杜鸿渐看透了这一点,他不想为此拼命,又得了崔旰贿赂,干脆支持崔旰,不用打了,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