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认为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部,是对非暴力沟通的延续和分析,是本五星好书,甚至我认为它比非暴力沟通的内容更翔实,更有逻辑,干货也更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遇到关键对话不仅不要以暴力应对,而且更不要沉默应对,这是最先打动我的点,我就针对不应该沉默这个点来进行分享。
我们提倡不要暴力沟通,但是我们常常做的恰恰相反,沉默,不沟通。领导的话我反对,但是我沉默;明明对方的举止我们不喜欢,我们出于各种原因选择沉默。情绪积压多了,释放出来,就变成暴力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会变得非理智,触发这个火药桶的只是最后一个稻草而已,是我们积压的情绪太多了无处安放罢了。
沉默的心里表征所代表的是我们和自己心里的对话的和解,不好理解是吧。举个例子:我认为领导的方案不对,可是我沉默。我的心里有可能对自己说了如下这些话:这么多人不说和我有什么关系?说完给我穿小鞋怎么办?万一我错了怎么办?你看,这些心理活动就是我们给自己沉默的理由,对自己的和解,以这种方式告诉自己沉默是对的。我们甚至还会对那些冒失提意见的人嗤之以鼻,认为这么做是不理智的,不划算的。
佛家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我在这里引用下我好感觉特别应景:刚开始入职时,涉世未深,血气方刚,有意见和领导直接说,不过脑子,这时有意见说出来就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不言自明了吧,变老油条了,意见也不说了,看山不是山,很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第三阶段,这是高手阶段,他们会营造安全对话氛围,诚恳而且坚定的说出自己的意见,相反,这样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有所作为。
阳明先生说人人皆为圣贤,这是真理。每个人心理都住着一位圣贤,沉默不会让一个人真正的快乐,那怎么处理会快乐,从自己心里圣贤的良知出发,按照一个科学的方法做出表达,这样才会快乐。
昨天有位伙伴和我讨论她家的猪队友对她的爱的表达时总是不能好好说,让人特别别扭。我给她提供了一个夸奖正确行为的办法,她感觉这么做是在哄一个大孩子会觉得委屈。这种想法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心里表征:对方错的,我凭什么先迈出这步。这个想法无可厚非,可是它的问题在哪?最大的问题是这么想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让我们更加苦恼。当我们采取关键对话的方式这件事就轻易解决了,我的目的是想让他参与到我的育儿中来而不是做一个看客,那我就要围绕这个目的构建一个让他安全的沟通方法,显然指责沉默都不会起到效果,是么?
最后,推荐下这本书,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