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减缓性药物,治疗发热,缓解阵痛。这不只是一个药名,也是一部电影名,梅婷首次担任制片的电影。
大学时多少爱装些文艺腔调,奔着在网上看到的大段剧中台词看了这部片子。看完后心里微弱的刺痛感抵过了片子剪辑的生硬、女主某个造型的恶俗以及现在看来矫情无比的大段旁白。里面某角色居然由某位地产大亨演绎,所以网上有人戏说这片应该叫《潘十亿泡妞记》。网络上各种赞扬和谩骂都有,不过这些对电影本身毫无影响,电影不是济世良药,只是一片阿司匹林。它只是被观影的人用来解热、镇痛,亦或是唤醒记忆。
我对整部电影的印象只停留在<>的旋律和梅婷一边轻声哼唱一边踮着脚尖独舞的镜头里,《低俗小说》里那段经典无比的二人舞蹈一个人跳来竟如此的孤寂却不失美丽。我以为梅婷会走向小白,走向所有女生心目中都存在的那个爱人,白衬衫,帆布鞋,干净,明亮。但是导演最终回归了现实,告诉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梦想可以实现。是啊,我们总是要先填饱肚子不是么。所以梅婷在爱情小女人和美国中产夫人当中做出了选择,向年轻爱人说了再见,想来这也是观影的人所能够真实需要的唯一结局了。
整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散发着一种都市症候群的小情绪,意识里多少存在小资情怀的人估计都抵挡不了台词带来的尖锐和刺痛的感觉,你会觉得所有的台词都直白而且熟悉,但是你从未说出口过,每一句你都有感触。人们总是喜爱能够引起共鸣的东西,就像我们常下意识里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然而,可供选择的答案永远这么少,永世不得如愿以偿。我们看得开,却逃不掉。
所有旁白并不是来自编剧,而是来自你自己,只不过我们身处于这个速食时代流水式行进的快节奏里,意识混乱,语言表达能力被削弱,电影恰到好处的替我们道出了内心的独白,如此而已。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符号系统,比如歌、照片、录象带、情书、香烟、某个牌子的打火机或衬衫什么的,对我来说,不同男人和不同的记忆和区分的符号,有时侯我发现,我已经忘记了他们的面容,但我记得他们的符号。” ——阿司匹林
电影里的梅婷用三个符号记忆自己的三段爱情,女人对于细节总是在乎的多,会记得他喜欢的香烟、歌、打火机、说过的情话等等,但是大多已经不记得对方的眼睛了,对于女人来说,男人不重要,爱情才重要。
“所有短暂而浪漫的镜头都可能是日后的致命伤。”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让我们解热镇痛,副作用却是不得痊愈,而我宁愿选择接受这强烈的副作用并迷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