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
——John A. Baron教授, Dartmouth医学院
身世浮沉
阿司匹林亦称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的药用价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那时人类已经学会用柳树皮的提取物来止痛。1763年,英国牧师Edward Stone使用柳树皮成功地治疗疟疾热。后来,化学家们从柳树皮中分离得到了其有效成分水杨苷。然而,尽管纯品已经获得,水杨苷作为药物却并不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它难以提取;另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酸味和苦味,对胃肠道刺激极大,使患者很不情愿使用。
将阿司匹林作为商品化药物的是德国的拜耳公司。阿司匹林的发明思路很简单:水杨酸有止痛功效,只是由于酸性较强而具有刺激性,那么,通过结构修饰获得的类似物可能仍然具有药用功效,却没有如此强的酸性。通过乙酰化,成功地把水杨酸药剂转变成阿司匹林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药物之一。
不过关于阿司匹林却有着一段身世之谜。当时“阿司匹林之父”被公认的是德国拜耳公司的费利克斯·霍夫曼。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他在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耳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耳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后,终于以确凿的事实展现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
他发现,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阿图尔·艾兴格林是弗利克斯的上司,是一名犹太化学家。而弗利克斯的确是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由于当时德国处于黑暗的纳粹统治下,犹太人被严重迫害,所以狂傲的纳粹统治者扭曲了犹太人阿图尔发明阿司匹林这一事实,而把这功劳算在弗利克斯头上,甚至把阿图尔关进集中营。阿图尔,这个一直不被世人知道的对阿司匹林发明功不可没的犹太人,就这样无人问津中直至死去,而阿司匹林作为神药的地位在西方国家愈发坚固。
在西方国家,如果遇到感冒发烧,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使用阿司匹林,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我国,人们感冒后虽然没有吃阿司匹林,但是多数的感冒药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一成分,它与阿司匹林同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两者都有较强的镇痛和解热作用,但对乙酰氨基酚却没有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所以作为感冒药备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安全性不够,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剂量,特别是用于儿童感冒时,由于有的药是甜味的,易被小孩当做糖丸过量食用而致中毒。
神秘功效的背后
阿司匹林最先以镇痛解热抗炎出名,后来发现有抗凝血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随着不断的研究,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防治老年痴呆,胆道蛔虫,抗癌症,糖尿病以及用于鲜花保鲜等等,尤其是对癌症,对心血管作用使得阿司匹林被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视为保健品。
阿司匹林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是抑制了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前列腺素(PG)的合成,而PG是致痛物质和致炎物质,在中枢的PG可以作用于下丘脑使得机体发热,阿司匹林由此产生与此正相反即镇痛解热抗炎症作用。环氧化酶有不同亚型,分别是环氧化酶1,环氧化酶2,前者主要与促进凝血,胃肠道粘膜的保护,肾功能调节有关,后者主要与生成PG,促进发热致痛炎症产生。不过两种酶都可以促进PG的生成,但目前主要认为环氧化酶2主要产生阿司匹林的药效,环氧化酶1主要产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肾损伤、出血倾向有关。
阿司匹林既然可以抗凝血,那么正常人体内凝血的机制自然不能忽略。事实上当手被刀划伤后,血并不会一直外流,这就说明人体是可以自动止凝血的。首先,血管破裂后,机体收到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迅速收缩,这是止凝血的第一步。之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血小板释放出活性物质,使得更多的血小板聚集,然后聚集的血小板收缩,这是止凝血的第二步,也叫做一期止血。接着许多凝血因子聚集在血小板上先后被激活,最后被激活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使血液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是止凝血的第三步,也叫做二期止血。
在一期止血中,血小板被激活后膜磷脂被裂解生成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1的作用下生成一种物质TXA2,它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环氧化酶2(也有少量环氧化酶1)可以把花生四烯酸反应生成PGI2,它与TXA2作用正好相反,这两者通过一正一反的作用使体内凝血和抗凝血保持着平衡,比如血管损伤后生成PGI2减少,使得TXA2的促凝血作用占上风;而正常情况下,PGI2数量占上风,从而起抗凝血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强,所以通过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TXA2的生成也就抑制了血栓形成;但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抑制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环氧化酶,促进凝血,所以对于高血压者可终身小剂量服用。
另外由于阿司匹林也可以抗自由基和抗氧化,所以其粉末可以用于鲜花的保鲜以及癌症预防等,这也是其用作保健品的原因之一,当然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很多。不过保健品也是药,药有三分毒是人人皆知的,故还是谨慎为好。
神药地位是否动摇?
都知道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速,百年神药阿司匹林是否已被淘汰走出历史舞台?
阿司匹林由于对环氧化酶1和环氧化酶2均有抑制作用,而对酶1抑制作用主要与其不良反应如胃肠反应,肾毒性以及出血倾向有关,所以近年来,科学家逐渐研究出了专门用来抑制酶2的药物,旨在更好的发挥阿司匹林的药效,而去除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种高选择性抑制酶2的药虽然确实没有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但同时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药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就是说,本来只有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的阿司匹林被改进成了具有更大风险的药品,所以神药阿司匹林的老大地位仍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