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
大姐家的宝宝现在一周岁多了,大姐去给孩子看早教班,惊讶的发现她去的太晚了---宝宝45天就可以上早教。试课的时候,一岁多的宝宝和其他小好多的小朋友一起,显的似乎落后了一节,大姐直上火。而早教班要求每周三天,父母陪同,老人带去不可以,一年费用一万八。先不说费用,时间上也不太允许,感觉两难。
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还略有惊讶,虽然生娃在即,但“早教班”一直没进入我的视线。我的育儿观是孩子两岁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可以无限宠爱,不怕惯坏,不需要讲道理。但自己的两个姐姐都对上早教班这么执着,我也好好的思考并跟老公探讨了一下。
孩子有必要早教吗?有必要上早教班吗?早教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赢在起跑线真的好吗?早教可以提升孩子哪些能力?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家里需要注意什么,可以怎么锻炼孩子爱孩子?
大姐因为孩子上早教班晚了,跟其他孩子比看起来有差距而上火,感觉过度焦虑了。假设早教班真的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多神童长大都废了,一辈子好长,能有定力一直跑才是真的,不管学习成绩好坏,能热爱学习,终身保持好奇心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有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才更重要。赢在起跑线上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为了维持自己早期的优越感可能放弃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孩子有必要早教吗?特意去查了查,我感觉是有必要的。关注的是体能、智能、心理发育情况:
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45天就要早教?在我看来,这些维度确实出生就可以进行了啊,给孩子准备的床铃、要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陪玩,不就是锻炼这些吗? 早教有必要,早教的思想应该深入父母的心中,但如果财力不足,时间精力不允许,早教班不是必要品。
如果平时养孩子没有很好的亲子陪伴,没有意识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单纯依靠早教班,跑赢起跑线也只是家长的自己一厢情愿,花的钱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满足父母的虚荣。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有限,这笔钱也不必花,都说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希望,有无限的可能。如果这笔钱放在自己的学习提升上不是更好,毕竟更好的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父母的人生同样重要,实现人生价值也是自己的事,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把所有希望压在孩子身上,难道三十岁的年龄就要成出生的娃娃来承担实现人生梦想的重任吗?为此不惜压上全部时间精力财力,用无数严厉、啰嗦来左右孩子的一生?
即使不上早教班,并非不管不问,自私不负责,早教就应该家庭化、游戏化、投入心力、用心陪伴。早教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可以有方向的逐步去做,观察孩子的反应,跟孩子学习怎样教他,真正的因材施教。
有人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幼儿园学习就好的孩子 到小学也一样省心 上幼儿园就不知道学习的 小学也一样 ”
我感觉幼儿园就看学习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什么对孩子重要?习惯很重要,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与学习能力相关的阅读能力、专注、定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与同学关系老师关系相关的安全感、同理心、判断能力……
孩子的成长除了自身能量、自身素质之外,拼的还是家长的综合实力,先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共同成长的人生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