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采铜的《精进》,受益良多,同时也感觉自己太弱太需要一直努力,如同知乎的那句名言–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根本用不着拼天赋。书中将之前各位大牛提到各种提升认知的方法都整合到一起(这不是说作者是拼凑内容,而是此书的知识非常全面),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哪里不懂查哪里。即使认为自己很认真的读了一遍,欲领会并实践还差的太远太远。今天只谈一下书中提到的“图层工作法”,这个方法可以马上运用在工作中,反思我自己的工作方式,有太多的意志力用在了不重要的小事情上,难怪大方向掌控不了。图层工作法,这个说法来自于Photoshop的作图方法,每张图片先勾勒出主题,然后一层一层的加细节。主题确认以后,可以认为工作基本完成了,剩下的无非是收尾。以设计产品原型为例
第一层,规划骨架。项目开始不是一上来就用软件画线框图,要先规划有多少个业务模块,模块是否可以精减,每个模块完成什么任务,各个模块任务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个阶段我采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思考,尽量把所有因素都穷举,然后进行合并与删减。读完《精进》以后,我把手头的项目重新规划整理,再对比之前整理出的内容,模块脉络要清晰很多,体量也轻了许多,仿佛书中的知识越读越薄。这一步做完的直观感受就是原本看起来功能繁多的理系统,其实要完成的任务也就那么几个。在这一环节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纠结细节,考虑系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范围而非具体的功能,更不要让别人的细节导向思维把你带到沟里去。
第二层,构建灵魂,编写基于整个系统的核心算法规则。核心算法不需要依托某个功能,而是系统存在的前提,是系统的灵魂。 骨架和灵魂出来了,工作就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是花时间去填补。
第三层,增加血肉。有了骨架和灵魂,接下来就是让人物有血有肉。完成任务需要哪些功能,基于哪些对象进行操作。也就是说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数据项要罗列出来,合并归类删减。
第四层,塑形。确定各个对象的布局与排序,明确功能的操作规则,数据的显示规则。这一步要尽量具体细化,跟前面的工作相比就是体力工作,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将成为后面岗位工作的依据。
第五层,让人物动起来。把各个功能和页面串起来,确定交互规则,给用户足够的引导与提示,不要在森林中迷失,不要让用户不知所措。在后期跟进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大量问题大多是在3、4、5层的,这一层考虑越全面,后期的沟通成本越低,也会大大减少考虑不周引发的重复工作。
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要以由大至小,由粗到细的顺序来工作,每一层的工作模式是不同的,避免来回切换。我经常犯的错误是在做第三层工作的时候,“顺带”连四、五层的工作也做了,顺带做的这些工作消耗了原本应该在第三层使用的精力,从第四、五层往回切换时也需要精力调整。结果导致自己分不清重点,在应该深化细节的地方又做的不够。在开发过程中被问及某一处的细节时,自己都纳闷为什么细节如此粗糙,应该是用了第三层思维做了第四、五层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