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本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述,然而在写景和叙述之中,都刻意渲染一种凄凉、悲伤的气氛,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头两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从视觉写起。诗人在夜晚登上受降城远眺,只见受降城外的烽火台高高地耸立着,烽火台包围在一片沙海中,广袤的沙地在月光照耀下如雪般洁净;抬头望月,惨淡凄凉的银色铺洒在空中和地下,好像晚秋晨霜。这两句虽写视觉,但带着一股如雪似霜的寒意,让读者在审美过程中把视觉转化为触觉,在如雪似霜的景象中感受雪和霜的凄清冰冷。
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在创造了凄凉荒寒这种思乡的典型环境后,并没有急着说明思乡的意向,而是又转向听觉描写,即“闻笛”。在万籁俱静的寒夜,忽然随着寒风送来幽怨悲伤的芦管声,触动起边城战士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
用“不知”这种模糊的意念来写,说明不只是诗人一人在思乡,而是所有的征人都有似箭归心。结句写乡情,用“望乡”而不用“思乡”,这既有“思”之情致,又有“望”之形象,使我们好像看到:在凄怨的笛声中,征人曲膝而坐,默默地一边听着一边在远望故乡。他们也许在思念父母妻儿,也许在做着未来的梦,总之,都是神驰万里,心系故乡。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首诗多用诗人所熟悉的与边塞有关的“雪”、“沙”、“月”、“笛”等意象,把景、声、情融为一体,构成凄清幽怨的浑成意境,具有一种空灵而深沉的风格。
—————//end
品鉴经典,在诗情画意中品味人生。如果你也对诗词有感觉,请点亮下面的小红心,鼓励我继续带你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