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带孩子在小区里晒太阳,恰好旁边也有一个宝妈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在休息。小女孩妈妈对她说:“你饿了吧?妈妈给你剥一个香蕉吃。”小女孩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妈妈剥香蕉,正要伸手拿剥好的香蕉时,不料,她妈妈张嘴一口吃掉了1/3,再递给她。小女孩顿时嚎啕大哭,她妈妈没有安慰她,反而对她说:“真是小气鬼,妈妈只吃了一口而已。”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
我想,很多人都能想到小女孩为什么哭了。因为她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和物权意识,她想要的是一整个香蕉,而不是被妈妈咬过一口不完整的香蕉。但是她的妈妈没有意识到明明是自己的错,反而给她贴了个“小气鬼”的标签。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呢?日本的平井信义在《平井信义育儿法:如何养育0-5岁的孩子》(以下简称《平井信义育儿法》)一书了提供了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容许孩子打架和争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恶作剧。
平井信义是日本的儿童心理大师,曾经亲自养育过11个孩子,从事儿童教育50年,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总结了自己养育0-5岁孩子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平井信义在书里提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同时,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可以把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经营得顺顺利利,孩子势必不会成为问题儿童”。
刚刚我们提到,关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即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容许孩子打架和争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恶作剧。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方法。
1.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育特征,遵循规律,不给孩子贴标签
平井信义在书里指出,1.3-2.5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经常会说“不要!”“不行!”
2)物权意识增强,喜欢争抢东西,甚至咬人
3)没有产生积极寻找朋友的意识
平井信义把这个阶段称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叛逆,父母都不能:
指责他们,给他们贴“小气鬼”、“坏孩子”一类的负面标签。
积极地让他们与小朋友玩。
不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更不要强行把孩子的玩具塞给其他小朋友。
平井信义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指出责备孩子或者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自卑感一旦增强,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当孩子说“不要”、“不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说“哦,这样呀。”当孩子说“我自己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应:“那你自己试试吧。”
对于曾经失败的事情,要给予孩子再次挑战的机会,耐心地鼓励孩子,让他们有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挑战难度更大的事情。
作者不提倡父母积极地让孩子与小朋友们玩或者分享自己的玩具,是为防止一些情况变得糟糕不好处理。但是家长可以有意无意地带他们去有孩子的地方玩,给他们提供有朋友存在的机会。
另外,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孩子有了物权意识之后,会对“我的”这个概念特别敏感,如果父母强行把孩子的玩具塞给其他小朋友的话,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当再次见到对方时,孩子会更加维护自己的玩具。因此,平井信义建议我们,当孩子拒绝分享或者借出玩具的时候,我们应当尊重孩子。
“不要背叛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阿尔瓦罗.毕尔巴鄂
作者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指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稍有不如愿,容易发脾气。如果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而训斥孩子,孩子在屈从于父母后会留下不稳定的情绪,而孩子不易发觉。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孩子,可能会是一个很乖的、听话的好孩子。但是,这其实是他们的情绪发展迟缓,为日后情绪不稳定埋下隐患。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作者建议我们什么也不做,不要责备,也不要安慰,因为这样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急躁,我们只要慢慢地等待孩子自己平复心情就好。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夸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抱抱他。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孩子情绪稳定。
我儿子正处于“第一叛逆期”,出现不顺他的意的事情时,他会耍赖和哭闹。通常这个时候我不看他,继续做手上的事情,他看到我没有注意他,他就爬起来故意走到我面前继续耍赖哭闹,我还是不理他。等他哭闹了几分钟后,自己爬起来要我抱,我就张开双臂拥抱他,抚摸他的后背,他一会就停止了哭闹。这印证了平井信义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说的“妈妈的肌肤是稳定孩子情绪最有效的良方”这句话。
2.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交友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打架和争吵说明孩子自主性发展顺利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有了交友意识,而幼儿园是一个极佳的交友环境。
我曾经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妻和一个三、四岁的孙女。离我们住所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是一所幼儿园,可是我发现他们的孙女并没有去上幼儿园,问其原因,老头说“幼儿园就是花钱玩的地方,什么都学不到”。
实际上,相当部分人的想法跟我的这个邻居一样,认为孩子学知识比玩和交友更重要。实际上孩子在该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得上幼儿园,这是孩子的社会性和自主性发展的需要。孩子需要学会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学会交友。有几个好朋友的孩子通常情绪会更稳定,情绪处理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经常听到老师在群里劝导家长说,小孩子之间产生一点摩擦很正常,家长们不要着急上火。可是当自己的孩子被人打哭,或者孩子在幼儿园磕到碰到的时候,有些家长就是着急上火在群里说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实际上,孩子可能根本不记仇,第二天依然和打他的人玩到了一起。另外,即使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孩子磕到碰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我女儿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同班的小女孩闹过别扭,可是谁也没想到,她们俩最后却成了最好的朋友。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处于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与小朋友争吵和打架都是在所难免的。作者指出,如果孩子在学校和人打架、争吵,而不告诉家长,说明他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在进步,有助于他自主性的发展。相反,如果孩子被人打哭后找家长告状,说明他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低。因为孩子的小争执而着急上火的家长,会让孩子的内心越来越软弱。
平井信义说:“只有不断打架,自身的社会性才能不断成长,自主性才能得到提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提到,因为打架、争吵这件事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他们会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与对方和平地玩耍,同时他们也明白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跟他一样,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种思考的机会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用温暖的态度包容孩子的恶作剧
平井信义的一个孙子在三岁零两个月的时候,把家里的墙、拉门全部用红色油彩笔画上了“x ”,一问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的妈妈给头天晚上给他讲了《一千零一夜》里的一个叫《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故事里阿里巴巴家聪明的女仆将左邻右舍的大门都做上同样的记号,这样强盗就无法找到阿里巴巴的家。
我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把孩子训斥一番。但是平井信义知道了原因之后,没有责骂孙子,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孙子想做那个聪明的人,也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但是,如果作者对孙子的行为表示感谢或者赞赏的话,他的孙子有可能继续这样捣蛋,或者画到邻居家而惹麻烦。因此,他非常认真地对孙子说:“爷爷擦掉这些真的很辛苦。”
平井信义既没有训斥孙子,也没有要求孙子道歉。但是他的孙子再也没有重复同样的行为。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出,当孩子恶作剧时,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要打孩子,而是要清楚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情绪。比如,当孩子碰坏了贵重的东西时,跟他说“这是我非常珍贵的东西”;当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对孩子说“我收拾这些会非常辛苦的”,等等。当孩子跟你说“知道了”之后,尽量对他说“谢谢”。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把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辛苦、累、麻烦等,孩子慢慢就会懂得体贴他人。
如果一味地惩罚、训斥孩子,只会强化相关的不良行为,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可能会害怕、怨恨或躲避惩罚他的人(《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伊丽莎白.克拉里)。”
正如平井信义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说的,“自由是培养孩子们自主性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发展,一旦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随之就会让孩子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认为只有在充满自由和爱的环境中,孩子的自主性、社会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父母的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做多大的贡献,而是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拥有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自控能力、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