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来应该是从卡尔加里回来的时候发的,但那篇写了一半的东西烂尾了。一是因为关于旅行的意义这个主题我已经写过很多了,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写不好;二来关于旅行的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行告诉别人这件事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还是不大喜欢。所以那篇就私人珍藏了。
但那篇里的引用是一定要用的,最近在读海明威,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也写了很多很有趣的话。我希望回国之前我能读完正在读的那本书并写一篇按头安利的书评。
You have always written before and you will write now. All you have to do is write one true sentence. Write the truest sentence that you know.
正文
今天是15号,我已经度过我在加拿大整个时长的一半了,一个半月心境上、想法上总归是会有点变化的, 另外是今天调完了已经在花费了一个月在做的项目的bug,个人比较开心。 ( 虽然下学期还有一个比这个大一些的坑在等着我 )
然后这篇主要就是近况分享,没有图没有灵魂还比较长,反正就如果有空的话就看着解闷吧。(我主要是为了在忘记之前把这些记下来)上次看到学社科的学长写的东西,真觉得自己是没什么格局、没什么文化,但也没什么所谓,毕竟不大关心政治和社会问题,能拿出来写写的,也就是我自己了。
总之吧,就是要重操旧业了,又要捡起不能更烂的(文)笔出来献丑了。
出国
以前一直觉得出国是一件很遥远、很令人向往的事情,真的出来时候,感觉又不大一样了。当然是很好的了,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体验的人来讲,能接触新的环境、新的朋友还是很开心的。但就是出国这件事对我而言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了,然后就出现了那种心态:当一个人获得了心心念念的东西,就会发现这个东西不再被惦记了。
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了。一直以来我的压力都不是来自毕业失学还是怎样的,而是出于如果我给别人的感觉是“我是为了出国放弃了保研”,但如果我直到毕业都一直待在国内,难免会被人戳脊梁骨、人前人后议论。所以顺利出国(而且没花太多钱)对我来说相当于放下了一个很大的包袱吧。
至于毕业之后究竟是留学还是工作,我觉得一直都不是我担心的关键。其实读博还是工作都是贩卖劳动力赚工资的一件事,并不是说学术圈就要比企业界好混一些。所以其实我究竟申不申的到PhD我已经不是非常看重了。我当然还是会去申,但我会挑一些我想上的申,然后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吧。所以究竟是直接上、还是gap一年上、还是索性就不上,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专业
所谓科研工作,其实我在国内已经见过一些,暑研的工作也不会像研究生那样有战线比较长的大课题,所以也还是差不多。另外一个点就是看论文、写报告和写代码三件事其实我都不大排斥,这也是我觉得申PhD和工作都是可接受的原因。不论是科研还是开发,我可能不是高手,但我着实还是踩过不少的坑,也愿意花时间、花视力、花头发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专业对我而言,不过就是一件未来即将要从事的工作而言,也不是非常焦虑。
英语
我是真的想学好英语(法语和韩语),但那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没有时间——总是存在的。我也知道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借口,但如果真的一天就只能学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话,不仅没有什么提高,反而会因为没有提高而排斥和厌恶。用一整天去学语言吧,有觉得那bug怎么办、报告怎么办,就非常的矛盾。
我现在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可能等我成了一个开发大佬或者是学术大佬的时候我就游动去一整天一整天的学外语了吧。我感觉出国对英语帮助不是太大(迷惑),还是在巩固自己本来就熟悉和会说的单词和句子,完全学不到可以用来应付ETS的东西。
阅读
所以我转向了阅读。我在图书馆借过两本书(一本讲苏联的、一本讲中世纪的),希望让自己更能理解西方文化,结果,都没看够二十页(微笑脸)。我又订了经济学人和读海明威的散文(我猜那是叫散文?),反正看的也很慢吧。就默默忍受着低效率,毫无办法。
有简单英语读物推荐的一定告诉我
之前翻到了董卿的一个访谈,说她有睡前读一个小时书的习惯,而且不喜欢重复地读同一本书。这件事就让我非常羡慕了,因为我天天墨迹墨迹就十点十一点了,就不太有心思去读书,刷刷B站就睡觉了。但我昨晚尝试了一次,读了一篇经济学人(最近的当然都是香港的新闻啦),感觉也不是太艰难。试试吧,我看也坚持不了几天。
尾
好久都没有正经写过想写的东西了,最近半年也没有读到什么有意思和值得推荐的东西,上次被迫营业也没有发什么像样的东西。这次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么多了吧,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