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试和应试教育的的几点思考

应试是一种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应对考试。既然是一种能力,也应该归到全面素质里。所以不能把应试和素质对立。应试能力强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见得就弱。因为能力可以迁移转化。但不可能每种能力都高人一等。有的人形象思维能力强,可能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张艺谋不会说英语,不会电脑,但是不影响他一流的导演地位。

考试是一种评价方式。不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即使是九品中正制,也是一种评价方式。有评价,就一定有三六九等。既然有等,就有类,有类,就势必磨灭人的个性。人在群体社会中,通过交际,可以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进行不断的调试,慢慢固化成为一个人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个性,也可以磨灭个性。是抑恶扬善还是抑善扬恶,关键在于这个人的环境。人是社会动物,没有脱离社会环境的个性。

所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太灵活,就会失去公正。很多人都会曲径通幽,尤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下。而过于强调公正,严明规范和纪律,又有可能错过一些真正的人才,而且对很多人的成长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在几十年的高考中,对特长生的要求,从无到有,从严到宽,现在又从宽到严。其实就是在考试的公正和效率方面左右纠结。

应试没有问题。但是,在中国,应试却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下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应试是能力的一种。但,应试教育,是窄化了能力的评价范围。为了应试,不择手段,一切都为应试让路。导致这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是人数众多,主观上是公正的需求。

在当今职位少而人多的中国社会中,公司和单位对外招聘人才,往往狼多肉少,一个好的职位,就有成百上千的人来抢,作为招聘单位,肯定不能一一测试,所以把学历分成三六九等也是情理之中。但这样的结果是,好工作需要好学历,好学历需要好的大学,好的大学需要好的中学,依次类推到幼儿园。这样的一种招聘方式,不是懒省事,其实是现实让人不得不如此。但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中国的孩子从没出生,从胎教就开始教育,一切都向高考看齐。上得了大学,未必有个好工作,但是考不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概率就更少了。

被很多教育专家诟病的河北衡水中学,其实就是一个分工明确,目标清晰,学校,家长,学生齐心协力提高应试能力的考试培训中心而已。在应试技巧方面,该学校的老师确实有独到之处。有人来企图证明,三十年后,看谁的发展更长远更健康,其实,根本不用证明。一个人考上北大,即使是能力再差,在社会上获得优厚待遇的概率也远远超过一般大学的学生。当然任何都有例外,但不能以偏概全。

在中国高考制度,或者进入大学的评价方式不改变的情况下,把板子打到中学身上,是不应该的。而中国的高考制度要改,又不得不放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下。在中国社会缺少严明公正制度的大环境下,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健康化,实在是不接地气,自说其自话。

所以,中国教育的改变,其实应该进行顶层设计。最起码,应该先从大学开始改革。一个大学,应该放开各个学院管理的自主性。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根据社会的需求,提出符合实际的选拔要求。这样,才能让个人的教育和社会的需要贯通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公正保驾护航,可能,最后的改革还是会不了了之。

当然,在现今的制度下,对顶层设计的期待,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无事可做。作为基层教师,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下,在尽量减少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在尽量培养学生其他素质的考虑下,把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提高上去。不能情绪化的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比如在体育比赛中,靠兴奋剂可以提高成绩,但是,靠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成绩。自己不能一味的靠对兴奋剂的批判来掩盖自己科学方法的不足。

家长信奉升学率,信奉一个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其实很大原因是这个数字很难造假。当一个学校连明显的学生应试能力都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家长如何相信你所说的其他素质教育呢?如同相亲时,如果一个人穿着邋遢,是很难让人相信他在其他地方讲究的。当然,不排除例外。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仅在成绩上优秀,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

没有一个学校,一开始都是名校。一个学校声誉的提高,一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升学率提高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素质的同步提高。成为好学校的关键,一是管理,二是生源。但是生源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很多名校的没落,其实就是,在收到好的学生之后,管理跟不上去,就慢慢的滑了下去。

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其实,没有必要相互指责。求仁得仁,何以怨乎?如果你觉得分数高的学生是好学生和好生源,那就想尽办法去找。古代君王,为了得到贤才还能屈尊礼待呢?一个学校为什么就不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呢?如果你觉得分数高的,就是书呆子,那么就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培养出社会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栋梁。但,你是为别人培养,所以决定这学校和老师,不能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当每个学校都去竞争,都去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更好的努力的时候,这个社会的顶层设计的教育改革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教育理论家,教育管理者,教师,由于角色的不同,考虑的起点,方式和终点也必然不会相同。如同办学和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样。但是不管怎么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既符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又能尊重个人本性的人才。

随想随写,不成章法,但是,没有虚假之言,聊作想法的记录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了加入心怡的团队,为了继续我的PPT之旅,终于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开始我的第一份简书。 报名成都7期,首遇深圳...
    向东阅读 441评论 1 3
  • 你要知道的iOS多线程NSThread、GCD、NSOperation、RunLoop都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h...
    WWWWDotPNG阅读 2,715评论 7 13
  • 清晨醒来,我看到你无妆容的面孔,嫩白的脸上睡眼朦胧。 早上吃的第一枚鸡蛋仍然是你给我剥的,吃的第一颗草莓、第一个苹...
    白小璨阅读 377评论 0 3
  • 时光比谁都快,谁也捉不住它,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怎么流逝。寒假一个月,学生们好不容易放了个松,转眼间又要上学,一定会有...
    422b78a4e74e阅读 2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