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度过不少中西方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人很可爱,认为人类想要飞向浩渺的太空,必须有翅膀,时至今日,人类还是没有长出一双翅膀。而中国人自古就明白,飞天靠的是聪明才智,不能像西方人想像那样,把自己变成似人非人、似兽非兽长着一双翅膀的怪物。所以老师一直觉得嫦娥奔月的画面画面很美很美:裙带飞舞、飘扬,身姿轻盈似仙。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袁珂关于中国创世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就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开始的。
二、教学过程:
1、字词教学
PPT出示:女娲(wā)澄澈(chēngch)
理解这些词语吗。
2、整体感知
师:看来大家对字词掌握得非常不错。再来看这个课题《女娲造人》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PPT出示(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身姿坐正、捧起书本、声音洪亮。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好,声音抑扬顿挫、情感充沛。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用课本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天地开辟以后,单单没有人类,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天地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预设:女娲临池照影,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师:很好,同学们找的很准。那女娲又是如何造人的呢?请大家在文中画出具体的句子。
预设:女娲掘起一团黄泥,掺水,揉团着,揉团成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最后,她想出了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拉枯藤,伸入泥潭,搅混泥浆,向地上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许许多多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再后来,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其实我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已经加深了对课本的了解。大家可以试着复述故事情节。
3、研究探讨(女娲形象)
师: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女神。现在,同学们对女娲有了一点了解,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在你们的心目中,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或人呢?PPT出示
预设: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她一天能够变化七十次。她掘黄泥掺水揉团,揉团成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小东西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
预设: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从悬崖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
预设: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
以上内容体现的都是女娲的神性。
师:女娲的人性体现在哪些句子里呢。
预设: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预设: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她生气。她灵机一动······
预设: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地额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预设: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孤独寂寞了。
预设:她工作了许久,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教师总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和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统一。
总结女娲形象:创造力、神通广大,又爱心,勤劳、聪明、有智慧,坚持不懈,充满活力。在女娲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
4、比较阅读
师:其实这篇课文是袁珂根据《风俗通》里两则短文改编而来。(出示PPT)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由此可见,作者发挥了他的想象力,把短短的文章扩充的更具体和生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作者到底丰富了哪些内容呢,完成小作业(出示PPT)
师补充:提到想象,我们复习一下联想与想象的区别。请同学们说一说,其实很简单,联想是A与B有相似点,想象是A可以发展成为B。
例如:闭上眼,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联想)
5、课外拓展(出示PPT ) 面对小人儿,女娲妈妈想说些什么
面对女娲妈妈,小人儿想说些什么
三、教师总结:
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中西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们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奇迹,那就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