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农业大行其道的今天,不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近乎一种“乌托邦”式的选择。
1882年,法国人P.米亚尔发明了波尔多液,农业由此大踏步进入“工业化”时代。我们能够吃到米饭、蔬菜,喝到葡萄酒,也是拜农药所赐,毕竟,地球上有超过65亿的人口需要供养。
文明的果实也有黑洞。美国海洋学家卡尔逊曾在《寂静的春天》中提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两百多种化学用品被创造出来,用于杀死昆虫野草等所谓“有害”生物。它们具有杀死每一种“好的”和“坏的”昆虫力量,杀虫剂成为了杀生剂。
“大自然有它的平衡能力和循环系统。”在秋田农场看来,农业要回归它的本质,就必须拒绝化学用品。
秋田农场目前没有经过第三方的有机认证,但是秋田农场是严格按照有机种植的标准去种植作物的,包括坚持不喷洒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杀虫剂。秋田农场认为,虫子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况且正常情况下虫子每次吃掉的蔬果是有限的,且有时节规律可寻,作为一个耕作人,是应该擅于去发现大自然中的这些规律,而善待自然,并应以一个长视的目光去审视虫与作物、与自然的关系。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让很多有机农人头痛的问题,而秋田农场在这一方面首要的工作是搞清楚病虫害出现的原因,从根本出发,做好“防患于未然”。首先绝大多数病虫害来自土壤,利用有效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后就能够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出现;第二种病虫害来源是作物的营养失衡,秋田农场通过土壤分析,针对每种作物的不同营养需要分别进行施肥设计,营养均衡的作物才能生长得更健康、有更强的抵抗力;第三种虫害是季节性的,比如夏季可能会有白粉虱爆发、容易传播病毒病,那么最好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如果作物的植株能在虫大量繁殖以前生长到一定程度,那么虫害的影响就不会太大;同时通过放置粘虫板、喷洒自制有效菌液以及自制植物提取酵素液来预防病虫害。
尽管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生物农药,但是我国市面上生物农药的质量还得不到保证,所以秋田农场通常自行制作一些驱虫剂,比如酵母菌液、蔬菜酵素等。另外也少量用过一些可靠品牌的、达到出口日本标准的商品化生物农药。但是生物农药毕竟杀虫效果有限,如果病虫害爆发时再用,很可能就无济于事了。所以,平衡的生态体系的建立以及前期的病虫害预防还是更重要的。
科学轮种降低病虫害风险
每种一茬蔬菜后,秋田农场都会用高温闷棚的方式杀死土壤里的虫卵和成虫,把地膜盖在地表面,关闭大棚三天,地表温度能达到55℃~60℃,杀虫效果明显。此外,在大棚门口有细密的纱帘,让害虫不容易飞进来。在大棚外围有100多台利用色、光、味等原理的捕虫器,进一步阻隔害虫入侵。合理轮作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每一类的蔬菜病虫害都不同,每次轮作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使得病虫害明显更少。
不过人虫斗法,百密一疏,偶尔也有虫子占上风的时候,这时农场的做法是,发现虫害有扩大趋势,不管蔬菜长多大,果断全部铲除然后闷棚杀虫,把损失降到最小。
人工养天敌“以虫治虫”
“以虫制虫”是秋田农场的另一个法宝,为此,农场放逐和养殖一些益虫。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只见她把一片片长满蚜虫的南瓜叶放进养殖瓢虫的透明塑料盒里,这可是异色瓢虫最爱的美食。一只瓢虫每天平均能产下50个左右的卵,1个月后就能造就了一支‘瓢虫特工队’,到果树、蔬菜棚里奋勇杀蚜虫,1只瓢虫能吃2000个蚜虫。此外,瓢虫还能吃松干蚧、粉蚧、棉蚧、木虱、螨类等害虫。
大自然中,95%的虫子是益虫,只有5%是有害的。秋田农场未来会继续养蚯蚓,养七星瓢虫,养蜜蜂,希望达到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