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这样的本子,适合雨天慢慢复习。一页页翻开,好像又把那些逝去的日子温习了一遍。
(一)
买了一些记事本,作为奖励,发给那些在阅读和写作上一路坚持着的孩子。每一本本子的封面,都是我喜欢的图案,有的是寻鹿,有的是花园,有的是海洋,有的是星空。对照着早已制定好的名单,我为这不同风格的本子寻找着合适的主人。
这并不难。难的是,我要在扉页上写下点什么。
写什么呢?关于读书、写作的名言,还是摘录几句他们的小诗?
拿起笔来,竟突然紧张得无所适从,脑子里也突然间变得空白一片。那些熟稔于心的诗句名言,竟然都销声匿迹了。
原本想每一本都写不同的话语,现在却成了奢望。
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把那些本子逐一写完。
说实话,面对这么好看的本子,心存敬畏。没有把握把字写漂亮,更没有底气原创诗行,只有在草稿纸上反复练习一番,才敢下笔。
放假前,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接过这一礼物,兴奋地朗读扉页上的文字。他们会赋予这些记事本怎样的新生?会在一张一页里留下怎样的记忆呢?我很期待。
每一个记事本,都是一台时光机。一页页翻开,好像又把那些逝去的日子温习了一遍。
我有很多这样的本子,适合雨天慢慢复习。
(二)
我喜欢所有长得好看的本子,复古、清新都是我的菜。每每去文具店,也常常在记事本的货架前留连。这一本,喜欢;那一本,也爱。但是,绝不会为了这份喜爱轻易买下。对我而言,过于好看的本子,差不多就是装饰,我是不舍得用它写下任何一个字的。有时,实在受不了诱惑,也会买一本回去,用的时候自然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哪个字写歪了、写错了,破坏了本子的美感。
这样一来,就徒增了很多心理负担。做摘抄也许可以避免错误,写心情又怎能随心所欲呢?
每当这时,总会想起张晓风在《一张纸上,如果写的是我的文章》里讲到的那个故事:
当时,有位长辈过生日,他把家藏的宣纸拿出来,找人画上画,要作为礼堂里当日视觉的焦点。那纸极大,约莫两人高一人宽。长辈从大陆带过来,珍藏多年,可以算是绝版纸吧!
因为纸大,一幅画连画了好多天,等画快画好了,有位行家走过来一看,淡淡地扔下了一句话:
“唉,可惜了——这纸,如果不画,会比画了更值钱!”
事隔三十年,我仍然不能忘记当时他摇头惋叹的表情。
张晓风不画画,但也不免常常戒慎惊惧,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会不会反而减损了一张纸原有的价值”。
是呀,如果能力不足以令一张纸增值,那么,至少应该努力做到不使它贬值吧。
早些年,用过很多的记事本,以软面抄居多。那时候,记事本的世界远没有现在精彩,款式不够丰富,印刷不够精美,很多封面上都是一些幼稚的卡通形象。因其朴素,使用起来非常随意,有的记课堂笔记,有的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公开的,私密的,都写得密密麻麻,也算没有浪费那些洁白的纸张。
(三)
某次整理旧物,找出来一个高中时用过的记录本,其实就是那种很小的语文作业本,封面已经破损,纸张早已变黄,里面却有很多至今仍然喜欢的文字。
好友们的墨宝也还在。看着,看着,恍如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里。在繁重学习任务的间隙里,在雨天的体育自习课上,我们摘抄着喜欢的句子,有小说,也有诗歌,本子普通简单,文字却极具内涵。
你在我本子上写几行,我在你本子里留几句。见字如面,你的笑容,明媚了我这里的天空。
还有个类似的本子,是刚工作时学校发的。那个学校很新,连规章制度都写得很有情怀,摘抄了不少。大概也记了一些听课记录。几年前带给小潘看,直感慨我用那么简陋的本子记那么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都喜欢写写画画。思绪到来时,写在哪里是不太重要的吧,除非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
所以,密码记事本就应运而生了。
我没有那样的本子。总觉得那个有些招摇,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有好多次,我都是从元旦之日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学期结束,坚持半年。第一篇总以“辞旧迎新”为主题。
我期待每一个新的日子,也怀念那些旧时光。
(四)
张晓风还写道:
一张纸,如果印成钞票,可以增加千倍万倍的身价。一张纸,如果写成手谕,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而一张纸上如果写上的是我的文章呢?
如果一张纸没有因为我写出的文字而芬芳,如果一双眼没有因读过我的句子而闪烁生辉——写作,岂不是一项多余吗?
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张纸,对待每一个记事本,随心而不随便,是写作者该有的态度。
即使没有读者,用心写下的每一个字,也都会镌刻在人生中,成为那些不可复返的日子的见证。
岁月微凉时,借助它们取暖,回到你我相识的时候,回到我们最可爱时的模样。
(文字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