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游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北岳恒山吧?境内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其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城南,海拔逾2000米。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乃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说来惭愧,多年来只知地理恒山,却不知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历朝历代皇家遥祭北岳之所,均是位于河北曲阳县城的北岳庙。
初秋时节,孬张与友人前往赵县观赏天下第一桥、拜谒千古柏林禅寺后,专程来到了曲阳县城,于翠柳成荫的护城河畔见识了陌生的北岳庙。
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规模宏大。自神门入内有牌坊、朝献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南北向原长542米,东西宽321米,现保留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
据了解,北岳庙始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北魏宣武帝年间,唐太宗贞观年间曾重建,嗣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补与扩建。其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
北岳庙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其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建筑形式。庙内两厢,立有历朝历代的一些碑亭。此庙,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朝献门,绕御香亭,穿凌霄门步入三山门后,孬张见两厢碑亭碑刻森林般映入眼帘,便挪不开身子了。真想不到,北岳庙竟遗存碑、碣、经幢200多通,前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下迄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碑刻俱全,时间跨越1500多年。
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诗、词、歌、赋,真、草、隶、篆和行书各种字体俱全。
最早的碑刻,乃北魏和平三年刻制,是稀世珍品。其“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瑰宝。
庙内保留着一爿石基废墟,传闻此处原有殿堂,竟被莫名天上飞石砸毁,故名“飞石殿遗址”。北岳庙的主体是德宁之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为宫殿式建筑:双檐高琢,以青瓦铺顶,黄色琉璃瓦为殿脊。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蔚为壮观。
徜徉德宁之殿,孬张有幸观赏了高6.5米、长17.6米的“天宫图”和高8米、长27米的“北岳恒山神出巡图”,传闻此巨幅壁画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哩。
揖别北岳庙,见内一侧辟有雕刻艺术馆,便入内端详。厅廊两厢,墙上挂的非名人字画,墙边堆放着一些古建筑石墩、破损石雕,计百十件。
其“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笑和尚”、“金代经幢”等俱为佳品,有缘见识这些古物 ,此生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