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败案例:早年香港某珠宝品牌,看到当时在香港兴起的女性价值观,以及无数自食其力的“女强人”,于是推出一套“女性买给自已的首饰”。这套产品自然是惨败,因为没有一个女人,即便她们真的是无比强大的女汉纸会愿意被别人看成是“没人疼没人爱”的可怜女人。
人性何其复杂,再强大和独立的女人,内心里也希望有人用一副首饰来疼惜自已。
至于她们完全有经济能力去买那副首饰,这个事实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所以“女性买给自已的首饰”这个定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无视目标消费者内心中的那个“冲突”。
冲突法则不仅仅是一条审美原理,它还是故事的灵魂。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活着就是置身于看似永恒的冲突之中。
即如萨特表达的那样,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享用。
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海德格尔说,时间是存在的基本范畴。
我们生活在其不断缩减的阴影之中,如果我们想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成就点什么,让我们死的时候不存在浪费时间的遗憾,那么我们将会与那些阻止我们欲望的匮乏力量迎面撞上。
跟李骥学案例。
苹果Think Different战役中的观点、态度和智慧让人顶礼膜拜。
出发点“Think Different”并不是一个多么强烈的诉求,但因为把“不同寻常的思想者”推到“改变世界的疯子”的极致,苹果就再次成为了充满智慧的公司。
一个好好先生是不可能具备智慧的,
人云亦云绝不可能赢利尊重。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有坚定的价值观,对是非对错有超越功利的选择,对甚嚣尘上的公众意见有冷静的判断,对事物的本质有独到的认识。
最终,他有内心的力量,让他去说“不”。
文案,往往通过表达“拒绝”才能更好地表达“坚持”。
以上可以参考美团王兴最近的访谈,就是智慧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