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伴着飘飞的雨丝,走在混沌的山路上,脑里回放着一幕幕往事,心里藏着各种湿答答的疑问。
清明时节扫墓拜山,烤猪杀鸡烧冥纸放鞭炮来祭先人,是我孩提时对清明节的记忆。那时候,清明节对我而言,是个可以跟随家里长辈走田间小路和爬山涉水的郊游机会。印象中孩提时的清明节哪怕阴雨绵绵,仍然是个明媚的日子。直到读书后,一首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给清明节蒙上了一层清淡的凄冷。那时候的我对清明时节开始多了一丝愁绪。每到清明时分都会安安静静地祭拜祖先,不再似孩提时那般嬉闹。也许是多了对先人模糊的敬重,也许是多了对神秘未知的疑问。而如今的清明时节,带给我的却是一连串表象和实际脱离的水土不服。
以前总以为很多问题长大后就会有答案,却不知很多时候人是越活越活不明白。以前的清明节我只看到缅怀先人,不忘根本的人们。而现在的清明节我却看到人们为钱争吵,为面子斗气。一家子人可以为了筹备祭品的费用而争吵,一家子人可以为了整理墓地那点活而斤斤计较。跪在墓碑前故作虔诚地祭拜都掩盖不住幕后那恶俗的嘴脸,却天真地奢望风水保佑。最近几年,所谓的提倡少燃放鞭炮俨然一个笑话,越来越多人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赚了几个钱,除了习俗里的燃放鞭炮外还非得大白天在墓地里放烟花。生前需要赡养时百般推辞,各种计较,此刻却妄想用这恶心的戏码来祈求保佑和满足虚荣心。这既侮辱了先人,也浪费了烟花那看不见的美。只愿静静躺在黄土下的先人不会被气得跳起来才好。
想来不忍冷笑,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花钱去赡养老人,却更愿意花钱去祭拜先人?为什么生前像是有着深仇雪恨,恨不得早日用老人的死亡来换得责任的解脱,而清明时跪拜着长埋黄土的他们却没有丝毫的羞愧?为什么生前嫌弃老人脏,不愿同住,葬礼时却又痛哭得肝肠寸断,将不舍别离表演得入木三分?在推崇火葬的今日,还是不少人不惜人力物力走后门也要将逝者入土为安。葬礼更是不马虎,花在这上面的金钱比当初吝啬给老人的看病费和赡养费都多却都毫无怨言。都说人生如戏,葬礼这戏台更是得唱得卖力,这种用丧歌来表演的戏码不是给逝者看的,而是给周边的人看的,他们需要表述自己是个孝顺的人,他们需要表述自己尽到了责任。真想问,入土就真的能安吗?这难道不是生者将自己的虚荣埋土,希望生根发芽能长出心中的奢望的借口吗?
又是一年清明时,飘飞的雨丝轻扰沉睡的魂,也淋湿了那些羞掩答案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