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心得:
中华文化浸染的力量。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文化也是一样。以至于有时候有些想当然。例如竹子的中空完全是一种生物属性,中国人却用竹子的中空来类比人类的谦虚。这两者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讲道理都是高手。
这就是中西方的巨大差别吧!
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西方人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中国人向来倡导尊师重教,如果你敢于反驳老师的言论,恐怕你会成为一个大家眼中离经叛道的学生吧,可以说一直以来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阶层的界限,难以形成一种平等地讨论的氛围,在初高中的课堂上尤甚;
在教育方式上,西方可能会更注重于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中国的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感性思维较多,理性思维较少。文学类的赏析较多,论理类的分析较少。肖杰老师在此提到一个例子,中国特别喜欢将物品拟作人,将物品的生物属性看做是人的某种品格。像竹子中空代表着谦虚,梅花的傲骨等等。仔细一想,其实这之间哪有逻辑可言呢?简直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
我们就像鱼生活在水里,虽然感觉不到这种文化的包围,却早已潜移默化地被这种文化所深深地影响了。
发誓就是理性解决不了的事而凭借感性的方式。因为发誓没有证据或者凭借。因为古人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例如诅咒、发誓等。
是啊,语言和文字都是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的。就像诅咒和发誓一样,有时候说了些不吉利的话了,都要用呸呸呸的方式将说出口的话吐出来。有时候想想中国人真的是迷信得无可救药了。
但是转念一想,这种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吧。就像心理学里的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他一定会发生。这不就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信则有,不信则无吗?
前两天高中选拔考试,我爸跟我说他们学校有两个班主任,将他们班级所有学生的准考证都收了起来,背到塔山上庙里去烧香,换来的红绳给每个学生手上都系上,在考试的时候戴着。乍一听的时候觉得很可笑,老师明明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却要搞这种封建迷信,而且这种方式真的可以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吗?后来一想其实手上系绳子便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以适当地减缓一些学生的焦虑情绪,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