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塔,而是一座由琉璃砖建成的高塔。因为这座高塔在远处看近于铁褐色,所以人们称其为铁塔。

这座建于1049北宋皇祐元年的琉璃塔,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铁塔八角形状,十三层,55.08米高,地下还有六米深的三层地宫。据导游讲解,地宫里面藏有金棺银椁和各种法器,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祖的顶骨舍利,至今保存完好,未被盗掘。

据记载,这座琉璃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叫做灵感木塔,是专门为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的顶骨舍利而建造的。

灵感木塔初建时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木塔建成时,人们发现这座塔有点向东南方向倾斜,就问设计和建造这座木塔的主要工匠。工匠说东京汴梁经常刮西北风,再加上黄河水泛滥时会不断冲击木塔地基,所以建塔时将木塔设计得稍微向东南方向倾斜了一定角度。并且预言,千年后的这座木塔将会竖直挺立。

可惜的是,这座木塔只存在了55年就毁于一场大火。据说大火的起因与香客焚香和点祈愿油灯有关。

所以,虽然现在铁塔公园的接引殿里有一尊北宋时期塑造的释迦牟尼佛像,但是大殿内是禁止焚香的。

导游说现在的这座琉璃塔,建在离原木塔基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铁塔初建时是笔直向上挺立的,900多年来,这座琉璃塔,历经暴风、骤雨、水患、地震,也见证了元、明、清、民国、国共内战等诸多朝代的更迭与历史变迁,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今天的盛世辉煌,至今傲然屹立。

导游提示说,有没有发现铁塔有一点点倾斜?我是没有发觉的,外子说感觉好像有一点。

导游的话,印证了灵感木塔建造时的传说故事,只是真假难辨。铁塔是否有倾斜,我也没有得到确切的考证。

铁塔现在是对外开放可以登上去,只是登塔需要单独收费。

走近铁塔,厚厚的琉璃实心砖触手可碰,厚厚的琉璃釉彩,黄、绿、褐色相间,熠熠生辉。

有的琉璃砖上的釉彩,已经斑驳陆离,就像一位历经千年雪雨风霜的智者,每个皱纹里都有一个要讲上几年几载的故事。

有的琉璃砖釉彩完整如初,一如千年前的模样,静如处子,荣辱不惊。

塔内漆黑一片,只能靠手机的手电筒照亮脚下的石阶。厚重的琉璃砖石阶,只有70公分左右的宽度,转角处更是狭窄到只容一人过身。

塔内四壁的琉璃砖上,有各种佛像造型,或跌趺端坐于莲花座上,或双手合十面目祥和的垂立。还发现两尊铁质佛像,大小各一,不知道是在哪个朝代镶嵌到塔壁上的。

塔内的琉璃砖上,还烧制有各种吉祥云纹、花藤、变形鸟羽等等的精美造型,现在依然釉光闪亮,璀璨夺目。

每隔四层,塔内会有一个琉璃砖砌成的小窗,小窗分布在铁塔四个方向不同的高度上,螺旋形式分布,正好可以缓冲狂风对铁塔的冲击。

透过小窗,窗外的秀丽风景一览无余。

小窗可起到通风和照明的作用。可容一不太胖的成年男子蜷身蹲立,所以也可以为登塔者互相避让,提供一个临时容身之处。

为安全起见,小窗上都安装了铁栏杆,防止登塔者不小心失足跌落。

也许是小窗透光良好的原因,小窗附近的琉璃砖上,刻满了各个年代登塔者的手迹,模模糊糊,一片又一片,看不真切也分不清个数。

这也算是一种不文明也很不好的文化现象吧,尽管存在了千年之久。

几百年来,塔壁已经被无数登塔者的手,触摸得异常光滑,甚至黝黑发亮,摸上去,凉凉的,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铁塔开放攀登的时间,应该不会一直持续,所以这次登塔经历很珍贵。

拍下许多琉璃塔内外壁琉璃砖上的精美造型,留作纪念。



开封铁塔



精美的佛像


造型各异的琉璃雕像


精美的琉璃纹饰



狭窄的台阶


小窗



琉璃塔一层的穹顶


琉璃塔内小窗旁的咫尺方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