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着一篇关于许多北京人在假装生活的文章走红,“假装生活”很快成为了网络流行用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人之所以能够超越生存,懂得生活,就在于人能够有所向往,有所追求,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积极建设人生,而非一味消极被动地去顺应自身以外的世界。
于是,在生存欲望的基础上,人有了高于生存层面的理想。理想,既高于现实,又源于现实;理想,既高高在上,又有希望抵达。
有教科书定义说,理想可以分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人生理想等几大内容。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只要你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就意味着你有生活理想。
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只要你在追求更高些的道德境界,就意味着你有了道德理想。
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只要你在追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意味着你有了职业理想。
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只要你在追求更高些的生命质量,就意味着你有了人生理想。
拥有以上理想的人,都没有假装生活。
理想的范围很广。希望有车有房,是理想;希望觅得知音,是理想;希望养好子女,是理想;希望享受人生,是理想;希望到处走走,是理想;希望老有所养,是理想;希望有所奉献,是理想。诸如此类。
理想,一直在为大众的人生引航。即使普普通通的人,也因这样或那样的理想而满怀期许,积极向上。
理想可以很高,仿若梦想遥不可及;理想可以很低,就在不太远的前方。一个人只要不把理想建立在伤人害己的基础之上,就无可厚非,值得尊重。
正常的人,都有理想;有理想的人,都没有假装生活。对于正常人来说,人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理想与理想的具体内容不一样。
谁都没有资格,去耻笑或看轻别人的理想;谁都没有资格,去否定或抹煞别人的理想。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生活;我们不能用以前的方式,来对待现在的人情。无论愿不愿意,不断变化是世间的规律。
如果只借今昔对比的差异,就来说明现在的人是假装生活,显然是在混淆视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了呢?因为这样的文章暗合了现代人的焦虑心理,所以借题发挥的话语容易引人共鸣,细思则发现此种论调缺乏逻辑。
无论北京还是哪里,正常人都秉持着自己的某种理想,走在努力生活的路上。没有努力的人,各地都有,但很个别。
说人们假装在生活,可以用做调侃消遣,甚至可以做成哲学命题,却独独不符合现实生活。如此,反而不如说我们在假装不想生活更为可信些。
只要活着,正常人就都有所希冀,有所追求,一生都忙着在解这道可以答案不一样的生命命题。至于最后的成绩如何,自然因人而异,即便成绩不佳,也不能否定活着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努力。
正常人,不会假装生活。作为现代人,对于网络上的风言风语,还是要有一定免疫力,自己生活的话语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