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块广告牌》在第75届金球奖上满载而归,成最大赢家,影片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摘获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在豆瓣评分上,该片也获得了8.7的高分,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在中西都得到高度肯定的影片。
《三块广告牌》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相比《伯德小姐》的青春靓丽和《水形物语》的虚幻唯美。
《三块广告牌》以一位暴躁易怒朴素无华的中年母亲为主角,所讲述的故事真实而尖锐,直面现实的冷峻和晦暗,表达的情感也不是令人心生向往的爱情或者温暖安稳的亲情,而是以人在意外失去至爱后又无能为力的愤怒情绪为主要描述对象,同时又有对生与死的感悟与思考,对人生对人性的探测,对翻云覆雨的命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显得沉重的主体内容并没有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画风阴晦旋律悲戚的悲情片。
相反,导演在哀沉的主线之上辅以暖亮的支线,形式上看有幽默逗趣的对白和桥段,主题上则有对人之人之间温情信任的关系浅勘,还有死亡来到时一种绝望的平静姿势。
这些因素又使得影片在愤怒的纸面之上还有其他层叠的褶皱。
如果说《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的是一个无法与悲伤和解的故事,那么《三块广告牌》便是一个无法与愤怒和解的故事。
观看《三块广告牌》时,一直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两部电影在基调、主题和情节上都颇有类似之处,突如其来的死亡,可怖的命运,低郁压抑的氛围,清冷单调的画面,被巨大悲伤吞噬而无所适从的主人公,现实的冷峻与无情,被迫的坚持,孤独的守望。
悲伤与愤怒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是主人公在遭遇命运横祸后的两种应激情绪,也都是他们在经历惨痛的失去之后久久都不能解脱的坚实牢笼。
影片以女主人公Mildred在罕有人迹的公路段上设置了三块广告牌为始,而后随着剧情推进渐渐展开这个小镇的人际关系,以及让Mildred痛心疾首的杀人案件。
Mildred的女儿不久前的夜晚独自归家时,遭遇强奸并被杀害。
这种事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残忍的悲痛,是无法接受的可怕现实。
Mildred自然也不例外,她对于女儿的遭遇感到不能释怀的痛苦,而与其他母亲显得不同的是,她强硬坚韧的性格使她把悲伤更多掩藏在内心,而以愤怒狂躁的情绪宣泄方式来表达她的精神困境与心灵痛楚。
竭嘶底里的哭喊在她这里变成了坚毅顽固的对抗与不服输不讲理的敌对挑战姿态。
三块广告牌上对警局的步步逼问是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最深沉的创痛和需求。
女儿已死,她需要寻找一个发泄的突破口,她要凶残的强奸犯付出代价,她要警察局尽快找出真凶,她迫不及待地要手刃仇人,她心急如焚地要为惨死的女儿复仇雪恨。
这种急切热烈的愤怒是对女儿最悲沉的怀念,对杀人者咬牙切齿的恨,对警局迟迟无法破案的焦虑不满,也可以说,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转移对自己失去女儿的痛苦的注意。
这种由于悲伤而导致的愤怒也同样出现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
男主人公在意外导致了自己孩子的死亡后,在往后的生活里变得易怒暴躁,对任何不顺心的事情都以暴力和冲撞直接解决,同时也丧失了对人的温柔与理解。
而且,《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悲剧与《三块广告牌》中的悲剧其发生缘由都与主人公有莫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除了悲伤之外,还有更击败性的自责。
这种带着自责的悲伤,恐怕是最具杀伤力的,是一种无处可逃的绝望与悲痛。
在压倒性的悲伤面前,人失去接受和招架的能力。
悲伤只能流泪,只能不停地流泪,除了流泪之外,人只能寻找另一种可以释放和发泄的方式,愤怒往往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
悲伤若是洪水在体内泛滥成灾,只能淹没窒息自己,而愤怒就像是一团热烈的火,随意从体内宣泄而出,灼伤别人也灼伤自己。
影片的另一个角色 William 与Mildred 则相对,他是一个性格温和待人友善的警局局长,没有破案也并非是因为警局的怠慢,而是真的难以找出凶手,破案线索实在太少。
William 是连接Mildred 与警局的重要人物,在所有人都指责和孤立Mildred 时,也只有他还能以平静的态度尽力地去理解她原谅她。
而William 也同样面对着自己的死亡困境:他身患癌症已不久于人世。
有一些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三封信”,William 在死前一晚写了三封信,这三封信基本含括了这部电影想要探讨的人生维度:体面优雅地拥抱死亡;平静地接受悲伤;善意地理解他人。
影片后半段警员Dixon 成为重头人物。
Mildred 与Dixon 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易怒。
他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逆主观意愿事件都会采取一种激烈强硬的处理方式(也就是难以沟通的暴脾气),而这种处理方式又往往使得事件演变得更加逆势和不顺心。
所以Dixon 因为在暴怒下殴打他人而被警局开除,而Mildred 因为强势尖锐的性格与女儿冲突吵架,间接导致她的遭难,也在女儿遇难后显得蛮不讲理地逼迫局长,并且火烧警察局,差点烧死Dixon 。
但这终究还是性格问题,Mildred 与Dixon 本身都是善良的人,他们都有一副同样追求正义的心肠。
局长William 就像他们的一个映衬面,通过他在命运颠覆生活苦厄面前的平静与温和反映出这两个人的躁动不安,也通过他的联结表现出他们暴躁愤怒面孔下的柔软和善意。
愤怒只能引起愤怒,母亲由于丧女而导致的愤怒可以理解,一个小警员在生活里坎坷的遭逢也能让人感同身受,但愤怒终究也还是一种情绪垃圾,在很多时候它难以解决问题,但又难以规避与和解。
导演也许是反对Mildred 在情绪支配下的某些过激行为,但三块广告牌却不仅仅只是愤怒的产物,它凝聚的,是一位母亲对遭遇惨死的女儿的悲悼与沉痛,是对自己曾经过失的自责和心碎,是无法放弃的守望和坚持,也是她对严惩凶手宣张正义的迫切愿望。
三块艳红醒目的广告牌既是对死亡无可挽回的绝望又是对生活无可奈何的质问。在巨大的悲伤与绝望面前,泪水太轻。
影片结尾Mildred 与Dixon 一起驱车奔赴一个尚不明朗的目标,他们由影片开始时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变成携手同盟。
Dixon 原谅了Mildred 导致的他的受伤,并全心全意帮她寻找凶手,而Mildred 也放下了之前的成见与偏狭,勇敢坦白了自己的错误。
在此刻的他们也许还被愤怒所影响着,但已经不再被它盲目地掌控了。这也许便是死去的William所希翼的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