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促使两个人决定结婚,携手共度下半生?又是什么导致大多数人对婚姻生活如此不满?前者基于信任的建立,后者则是因为信任被破坏。
为何在双方婚姻关系中信任如此重要?因为信任来之不易。动物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人也一样,在生活、与人交往中往往都带有目的性(利益驱使),并且让自己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有时候需要伤害甚至阻止对方收益。而婚姻不同,它需要双方彼此为了对付的利益做出一定退让,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爱的博弈》里阐述很多内容,而核心内容是信任,根据这本书的内容,简略地画了下面的示意图:
信任是婚姻的基石,双方之所以产生信任,是因为双方愿意为对方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然而信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双方彼此信任度高,他们会相互尊重,婚姻关系稳固。然而,如果信任遭到破坏,会出现背叛,导致各种各样的婚姻问题,如果要修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双方促膝长谈,更重要的是共同努力修复信任。
信任源于为对方牺牲自身利益,而情绪则是维护信任的关键。当双方因为生活琐事而产生冲突时,他们的情绪会因为争论的内容起伏不定。因此作者将情绪划分为三个盒子:美好盒子、中性盒子和糟糕盒子。
- 美好盒子:美好盒子里装着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兴趣、 消遣、 幽默、 大笑、 激动、愉悦、 认同和同情。
- 中性盒子:中性盒子里装着那些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行为和情绪。 双方在表达分歧时,可以保持平静。
- 糟糕盒子:糟糕盒子里装着所有消极行为,包括发火、 指责、 打架、 威胁、 防卫、 悲伤、 失望、 恐惧、 紧张、 哀怨、 恶心、 消极抵制和轻视。
这三个盒子中,美好盒子给双方带来最大收益,但是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与美好盒子相反的便是糟糕盒子,它有着极大的摧毁性;中性盒子虽然看似作用不大,但它却是一个临界值,能防止双方的情绪滑向糟糕盒子。
因此,把控好情绪是重要手段。如何把控情绪?这就谈到作者提出的元情绪和情绪协调。
元情绪:个体对自我情绪的觉知、 体验、 评价、 描述与监控的能力。
情绪协调:当伴侣能够深层次地相互理解,并能将这些理解用亲切的方式相互表达出来,真正的亲密就会从中产生。 这种能力就是“ 情绪协调” 。
我们对待感受的态度主要源于童年,这导致我们的自我情绪的觉知各有不同,面对同一件事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旦双方对这件事的感受产生极大分歧便会产生争吵,争吵时我们往往会失控,很难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以至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对方的对立面。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要慢慢提高自身的情绪协调能力。
提高情绪协调能力要做到不论在平常的交流还是对某件事有争议时,先放下自己的态度,不做出任何反驳,而是倾听对方的全部想法、感受和需要,并且在他倾诉完后能够简明地陈述他(她)的观点,才做出适当回应,之后再交换角色。
要求双方在情绪协调能力上做到极致很难,因为冲突一旦发生,我们便想着要说服对方,只有一方足够冷静,主动充当倾听者,并且不断鼓励诉说者把自己的全部想法不留余地地表达出来,才能做到真正的共情,从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正如书中说的——“理解先于建议,引导才会更有效”。
情绪、沟通都是维护信任的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重建信任。双方达成共同蓝图是重建信任的开始。
每个人对婚姻关系的理解不同,因此总希望婚姻生活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那样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总被一些琐碎打破,或者觉得伴侣不像自己所期望那样而产生失望。如果两个人仍然希望继续婚姻关系并且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共识蓝图必不可少。共识蓝图是双方通过情绪协调后约定的共识,并且双方都为彼此做出让步,在生活中都向着这一共识去改正之前的错误。
爱情真是一场博弈,一旦一方的利益没有被满足,或者收益远远小于期望值,不论之前两人之间有多少美好的回忆,都将成为往事。
————————————————————————————————————————————————
摘录
“ 信任标尺” 的关键因素——是有承诺关系的伴侣之间的信任。
零和博弈中,双方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取最大收益,阻止对方获得任何收益。
当你们缺乏信任时,就不会再考虑对方的利益了。
信任,不是一种在两个人之间生长的模糊不清的品质。 当双方愿意为了对方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信任就产生了。 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越多,对彼此的关爱就越多。
可信度:是指一个人有多愿意为一段关系牺牲自己,如果一对伴侣的信任度很高,他们的可信度往往也很高。
亲密伴侣需要对彼此袒露他们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当伴侣无视或者拒绝讨论深层问题时,他们就只剩下浅层的承诺。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伴侣要特意花时间去讨论他们的目标和梦想,而不是坐等这样的时机出现。
如果家长过于严厉、 冷酷、 权威、 漠视情绪,那么孩子就会养成撒谎的习惯。孩子学会用撒谎来让自己看上去不错,从而逃脱家长严厉的惩罚。 成年后,即使没有惩罚的威胁,这种撒谎的习惯也很难改正。 为了改正这种习惯,让他们与伴侣建立开放、 诚实、 亲密的关系成为可能,他们也许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蔡格尼克效应,这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在她心里不断发酵,让她开始冷落和疏远丈夫。
吉恩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没有在妻子产生情感需求时将她放在首位。 但是蒂娜接下来的冷淡将他们的婚姻置于险境。
婚恋关系需要伴侣无论在生活变化带来创伤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压力时,都要陪伴在彼此身边。 这也意味着在有好事发生时能够分享对方的快乐。 伴侣之间确实可能有着不同的表达需要,但在婚恋关系中正是要学习怎样让对方感受到爱、 安全和支持。
有些人总喜欢通过纠正对方的语法错误或者用词不当的方式来回应伴侣的抱怨。
或许最常见的不公就是家务劳动。家务事导致关系紧张的原因不是谁要像用人一样做家务,而是不公平。另一个滋生不公的温床就是财务。
长期婚恋关系中的相互依赖意味着,有时一方要为了双方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 如果一方拒绝表现出这种信任,怨恨就会生根。
成为父亲这件事唤起了基思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恐惧。 这些让他变得自私。
一种很常见的开端,是一个饱受折磨的人答应了“ 改变” 却做不到。 另一方想要相信他能改变。
情绪协调:当伴侣能够深层次地相互理解,并能将这些理解用亲切的方式相互表达出来,真正的亲密就会从中产生。 这种能力就是“ 情绪协调” 。
元情绪:个体对自我情绪的觉知、 体验、 评价、 描述与监控的能力。
理解先于建议,引导才会更有效。
这对伴侣最根本的问题是不能通过回应对方的情绪来深化彼此的联系,因此让彼此更加疏远。 他们之间缺乏共情力,这使得他们之间的表达充满愤怒和怨恨。 在这种情况下,信任是无法维持的。
如果对方没有问,根本不要给出建议。 只要陪着他,倾听就是你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如果你曾对一个人寄予无比信任,将你内心最深的痛楚如实相告,而他(她)却非但不陪伴在你左右,还不予回应,你无疑会感到愤怒、 惊慌和孤独。 这种伤害会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之中。
这类修复方法的重点在于鼓励伴侣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减轻压力。
拉波波特在社会心理学界享有盛名,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力的理论:如果你不能陈述对方的观点并且令其满意,就不要妄想说服对方、 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若将这套理论搬到婚恋关系中来,就是除非你能说“ 太好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这就是我的看法和感受” ,否则你们将无法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要想做到这一点,你们需要轮流诉说和倾听。 首先,诉说方要说出他(她)对此事的全部想法、感受和需要。 然后倾听方要简明陈述诉说方的观点,完全理解对方的立场,作出适当的回应。 之后,诉说方和倾听方再互换角色。
就算你能肯定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了解你伴侣的立场也非常重要。 你不必同意他(她)的看法,但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你们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正确认知,它们都同等重要。 伴侣的观点中也总有些值得你思考的地方。
要想和你的伴侣一起解决问题,你必须了解并尊重他(她)的观点,尽管你可能并不同意。 人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
我们在与人争论时,往往倾向于把他人看作自己的对立面。 我们认为自己的道德和品行都属上乘,而把对手贬低为道德败坏、 品行不佳之人。 这一趋势被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称为“ 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我人格高尚,你人格低劣。 ”
如果你不是刻意追求批评,批评只会引起对方的防御之心,阻碍问题的解决。 无论你们多么信任彼此,没人能在受到人身攻击之后不去保护自己。
要想让争论达成共识,你必须尽可能地稳定情绪,将你的伴侣的抱怨转变为积极、 正面的需求。 你的目标是为你的伴侣提供一张你的期望蓝图。
在最初一版电视剧《 星际迷航》 中,史波克先生通过瓦肯人特有的“ 心灵融合” 能力与他人产生心灵感应,分享意识。 要想做到这一点,他需要先暂时屏蔽自己的意识。 这与我将谈到的“ 共情作用” 非常相似,特别是在你的伴侣感到受伤、气恼或难过的时候。 要想彼此协调,就需要达到类似的心灵融合:你几乎要变成你的伴侣,你要切身去体会他(她)的感受。 我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我们需要先将自己的观念和情绪抛在一旁才能真正运用这能力。
事后修复法与蓝图很像。 其目标是增强伴侣间的理解和共情。 但它的作用比蓝图更广泛。 但有一条原则是通用的:你不能争辩“ 事实” 。 一切在于理解;任何一方的观点都是对的。 但你一定要等到对那次事件的情绪反应不再激烈之后才能使用本修复方法。
但我和他们的谈话足以证明,内心深处的诉求如果不能公开表达,将会招致灾难。
在这里,“ 原谅” 的意思是,受背叛的一方愿意与其伴侣合作,试着重新给予他(她)信任——就算未来如何尚不分明,或者本应一心赎罪的一方偶尔会犯些小错。 但这些小错必须在“ 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绝非旧情复燃,或者再觅新欢。
使合作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在于参与者在违背约定之后的行为(悔罪还是拒不招供)。 为了赢得另一方的信任,背叛者需要在此后的所有合作中坚持合作,即使另一方不愿合作也不放弃。
伴侣双方也必须重新学会控制冲突,防止冲突冲昏头脑,将他们越推越远。
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性爱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相互依赖,可以满足伴侣双方对亲密的诉求。
珍视伴侣(正如积极对比所提倡的那样),能有效地阻止婚姻滑向出轨的深渊。 因此,我将“ 爱情” 定义为“ 双方都有意培养和鼓励珍惜彼此,认为对方独一无二、 不可替代的思想和行为的状态” 。 而将“ 激情” 定义为“ 你对伴侣产生的一种强烈并很可能无法抗拒的迷恋,包括欲望、 好奇和性吸引” 。
性爱真正的难处在于它需要双方进行交流。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欲激发点。 如果伴侣双方不能自在地谈论性欲,他们就很可能无法满足彼此的需要。
在访谈中,我们会询问夫妻他们是怎样结识的,他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们约会的细节,他们的感情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他们的婚姻哲学以及他们对其他人婚恋观的看法。
一段婚姻究竟是无药可救还是希望尚存,在于夫妻双方讲述历史时的态度有多消极。
婚姻幸福的伴侣常常提到他们一起做的事,好像他们是一个整体。 他们言谈中流露出的“ 一起” 之感相当明显。
人们往往为逃避孤独而继续勉强维持他们糟糕的婚姻或恋情。
尽管他们渴望受到关注、 享有亲密关系,但他们识别谎言的能力实在太差。 有时他们会接受不公平的待遇,仅仅是为了讨人喜欢;有时他们却极度怀疑那些其实值得信赖的人。 他们总担心自己会遭到背叛,所以在与潜在伴侣建立亲密关系之前就将其推得远远的,所以他们陷入孤独无法自拔。
我为伴侣们提供的最佳建议其实并不是成功修复关系或避开捕鼠器的科学方法,而是要彼此尊重,为自己能融入对方的生命而心怀感激。
培养真正爱情的第一步是知道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什么。 你要了解它的全部,包括它的瑕疵和复杂性。 第二步是尊重它。 这些年里,我见过太多人背离了他们的伴侣,摧毁了一段原本美好的恋情。 我逐渐相信,爱情之路的最大障碍也许是某种“ 权利” 感——他们觉得自己“ 应该拥有” “ 最完美的” 伴侣,因此结束了婚姻。
没有一段长期关系是绝对完美的——不管是我们父母的,还是某位名人的,或是我们臆想中的。
要尊重并理解对方独特的天赋、 弱点和癖好,要知道,真正的爱情正是由此编织而成的。
但是满怀爱意的婚姻或恋情会给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让我们的人生值得期许:清晰的未来,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多的财富,当然还有爱的关怀。 学会珍视另一半,也让他(她)珍视你,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恩典。
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了喜、 怒、 哀、 乐等所有人类情绪,也包括了自我意识、 利他、 合作等所有人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