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施主上山请教大师:“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不懂事,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他却一点点不知道感恩,您说我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呢?”
大师笑了笑说道:“正好我刚刚读了一个历史故事,现在讲于你听吧。
春秋时期有个叫赵宣子的大人,在路上见到有人躺在桑树下已经饿到不行,他赶忙让下人从车里拿来食物给路人吃。谁知那人竟一动未动,赵宣子问为何。路人说:家中还有饥饿老母,等休息一会将食物带给老母去吃。
赵宣子连赞孝心可嘉,又赐于食物和钱财后离去。
走后赵宣子便将此事忘记。
很快两年过去,晋灵公想要暗害赵宣子,便派了几个刺客前去。
有一个刺客看到赵宣子后惊道:'啊!原来是先生您啊!现在,大王要置您于死地,请先生赶快逃走吧。'
赵宣子问道:'请问义士何人?'
刺客说:'我就是当年在桑树下的饥饿之人。'
说完,转身与追过来的其他刺客搏斗而死,赵宣子得以脱身。”
讲完故事大师呷了口茶继续说到:“人的一生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去帮助他人,但帮过之后会产生两个结果----要么快乐,要么痛苦,而快乐和痛苦都和回报与否的预期值有直接关联。
对于赵宣子,施舍一些食物和钱财并无大碍,所以他并没有当成一回事,预期值为零,他是快乐的。
但如果需要赵宣子拿出半个家业去帮人,他肯定就对回报有所期侍了,预期值直接上升为很高,他就会活在期待中而不断感受失望的痛苦。
这就说明两个问题:
一、帮助别人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让自己苦恼。
二、要么不帮,帮了就不要欺待回报,不期待就没有痛苦,期待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另一方面,施舍一顿饭对于赵宣子可能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被帮之人----一个快饿死的人----这可能就是他的全部。
你帮过之后可以忘记,但他不会。
他虽然在接受帮助的那一刻没有表达感激之情,但心中已经刻下感恩二字,乌鸦反哺,将来谁知?
所以,如果帮助别人感到吃亏了,就说明你的帮助已经超出能力范围之外,或者你太把帮助当成一回事了,如果是举手之劳,又何必期待回报呢?”
帮助他人是一种功德,但在帮人之后会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期待回报。这种人会做了好事反而闷闷不乐,因为所有的被帮之人并非能达到他设想的预期。
第二种,不问回报。这种人因为没有期待而始终快乐着,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假如被帮者回报了,在“欺待回报”者的心中可能感受不到一点快乐,却会在“不问回报”者的心中产出一份惊喜。
快乐之人的幸福或许就是这样不经意中产生的小确幸吧!
只问耕耘,别管收获!
帮助他人本是一件好事,千万不要因为面子或者太多的欺待而变成坏事一件啊!